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体长、体重与摄食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光兴  李松 《海洋学报》1998,20(3):104-109
本文研究了厦门港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 Thompson et Scott)成体的体长、体重以及摄食率.结果表明,瘦尾胸刺水蚤的体长和体重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的个体比夏初、秋末的大,个体大小与海区水温呈显着负相关.摄食率的季节变化亦比较明显,且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单位体重的摄食率[Ic',μg/(μg·d)]与水温(t,℃)有显着的回归关系(♀:Ic'=0.056t-0.249,r=0.710;♂:Ic'=0.034t-0.315,r=0.798).  相似文献   
72.
为掌握我国限额捕捞物种海州湾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的资源动态,于2020、2021年6~7月分别采集了1 094、1 700尾中国毛虾样本,测定其体长、体质量和性别等特征,并运用FiSATⅡ软件对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利用水平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20、2021年限额捕捞期间其平均体长分别为32.30、35.73 mm,雌雄性比分别为1.52︰1、1.62︰1,体长大于35 mm的毛虾中雌性比例分别为98.5%、90.0%,并得出了体质量-体长关系式;2020、2021年自然死亡系数(M)分别为0.55、0.61 month–1,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62、0.27 month–1;2020、2021年开捕体长(Lc)分别为26.28、29.73 mm,均小于最适开捕体长(Lopt) 33 mm;2020、2021年资源开发率(E)分别为0.53、0.31,均小于当年E0.1 (0.60、0.77),表明海州湾中国毛虾资源尚未过度捕捞。鉴于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洲鲥初次性成熟时,雌雄亲本的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均呈幂函数增长相关,雌雄方程分别为m=0.015 8 L 3.000 2(n=77,R2=0.961 6,P 0.01),m=0. 008 7 L 3.185 0(n=62,R2=0.980 2,P 0.01),幂指数接近于3,均呈等速生长;雌雄亲本肥满度随生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雄鱼肥满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17、601日龄;雌鱼个体略大于雄鱼;雌雄亲本生长均可分为稳定生长期和滞长期;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曲线均为有拐点(tr)不对称S型三次函数曲线,雌雄体长方程分别为Lt=-1.176 3×10-6 t 3+1.848 7×10-3 t 2–0.905 733 t+163.714,Lt=-1.288 7×10-6 t 3+2.022 1×10-3 t 2–0.990 363 t+176.202,体质量方程分别为mt=-8.127 66×10-5 t 3+0.131 311 t 2–67.850 8 t+11 535.128,mt=-6.924 07×10-5 t 3+0.111 565 t 2–57.101 9 t+9 580.315(n=9,R20.95,P 0.01),雌雄亲本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24、523日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39、537日龄,生长速度拐点前较快,拐点后明显下降。雌雄亲本分别在430日龄前和421日龄前,体质量生长速度出现负值;在617日龄后,雌雄亲本因性腺发育出现生长滞缓甚至微弱的负生长。  相似文献   
74.
热带太平洋是金枪鱼类、旗鱼类等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域,但目前针对此海域食物网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根据2017年6月-11月中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域(13°09''N -34°27''S, 100°03''-176°17''W)采集的鱼类样品,结合胃含物及其他分析方法以35个物种间的摄食关系为基础对此海域的食物网结构进行了分析。拓扑学指标(节点强度,D;中心性指数,BC和CC;拓扑重要性指数,TI1和TI3;关键性指数,K、Kt和Kb)和Key-Player算法(KPP-1和KPP-2)用来筛选关键种,并结合体长数据建立了基于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肯德尔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拓扑学指标筛选出的关键种是一致的。大多数关键种与太平洋其他海域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如剑鱼(Xiphias gladi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小吻四鳍旗鱼(Tetrapturus angustirostris)头足类和鲭属。移除5个关键种后,食物网将被离散为许多互不连接的部分(F=0.632,FD=0.795,RD=0.957),表明这些物种在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稳定性中的必要性。物种体长是本研究构建简化食物网时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热带太平洋食物网结构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的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在不同光照强度、光周期、光质下对强壮箭虫的摄食强度和日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质对强壮箭虫的摄食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与强壮箭虫摄食率的关系式为:Y=-5×10-7X2+0.0026X+1.0043.光强在2800lx时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最高,为4.4 ind·d-1.光周期L∶D为12∶12时强壮箭虫对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最高,在蓝光下强壮箭虫对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和日粮均高于绿光组和黄光组.实验范围内,强壮箭虫的摄食强度与体长成正比,而日粮与体长成反比.  相似文献   
76.
北黄海秋季黄鮟鱇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秋季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对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摄食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鮟鱇在秋季主要以底层鱼类和虾类为食,优势饵料生物是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其中矛尾虾虎鱼在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是黄鮟鱇最重要的饵料生物。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深、经度和纬度对黄鮟鱇的食物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而体长、性别和性腺成熟度则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鮟鱇摄食矛尾虾虎鱼和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分别是32~152 mm和34~79 mm,平均体长分别为(80.8±1.88)和(53.2±3.11)(S.E.)mm,它与2种饵料生物的体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黄鮟鱇与矛尾虾虎鱼和脊腹褐虾体长的比率分别为1.19~5.14和2.38~6.02,平均值分别为(2.67±0.09)和(4.23±0.29)(S.E.),黄鮟鱇与2种饵料生物体长的比率与黄鮟鱇的体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7.
青岛近海方氏云鳚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3月~2008年12月在青岛近海捕获的方氏云鳚样品进行的测定分析,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其性成熟系数每年只在11月形成1个峰值。绝对怀卵量变动于330~4 273粒之间,平均1 496粒;相对怀卵量变动于47~186粒/g(纯质量),平均127粒/g(纯质量)。绝对怀卵量与纯质量的关系为E=185.65W-599.38,与体长的关系为E=0.002 9L5.035。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体长为11.2 cm,纯质量为5.94 g;雄鱼体长为11.4 cm,纯质量为6.14 g。产卵盛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78.
通过组织切片对加温养殖下乌龟精巢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乌龟的精巢发育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补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以及精子5个阶段。5种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有规则的排列,排列方式与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即从基膜到管腔各级生精细胞按成熟等依次排列,雄性乌龟的性成熟年龄为1-2a,比传统养殖乌龟的性成熟年龄缩短了3-4a。  相似文献   
79.
通过组织切片对加温养殖下乌龟精巢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 ,根据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 ,乌龟的精巢发育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以及精子 5个阶段。 5种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有规则的排列 ,排列方式与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细胞排列方式相似 ,即从基膜到管腔各级生精细胞按成熟等级依次排列 ,雄性乌龟的性成熟年龄为 1~ 2 a,比传统养殖乌龟的性成熟年龄缩短了 3~ 4 a。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影响,根据2015年8月(厄尔尼诺年)、2016年8月(拉尼娜发生期)和2017年8月(正常时期)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采集的1 97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胃饱满度、初次性成熟胴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鸢乌贼雌雄比例不同, 2017年最高, 2015年次之, 2016年最低;优势胴长组不同,2015年最大, 2017年次之, 2016年最小;优势体重组也不同, 2015年最大, 2017年次之, 2016年最小。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间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 2015、2016和2017年分别最适用线性、幂和指数函数表示;不同年间样本性成熟组成存在差异,雌雄样本性成熟样本分别占对应总数的30.96%和25.40%、46.41%和11.15%、7.35%和28.46%;胃饱满度组成也不同。不同年间初次性成熟胴长不同, 2015、2016和2017年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84.12、144.41、132.70 mm;雌性分别为192.66、143.68、188.52 mm。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化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产生影响:温度升高导致鸢乌贼个体减小,性成熟胴长减小,雌雄间的个体差异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