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藏北喀湖错把拉湖区湖积剖面的研究,建立了该区13kaBP以来的沉积序列,并将13kaBP以来的气候划分为2个干冷期和2个湿润期。其中2个湿润期和第二旋回的干冷期可分别与北半球第一、二新高温期和第二新冰期大致对比,基本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青藏高原腹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比较敏锐的。  相似文献   
83.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沉积层序与研究实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等均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沉积盆地,因此,沉积层序的内部构成及层序边界发育特征也不同。在这种湖盆中,不适合于直接套用“Vail学派”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但其基本原理仍可应用。以东濮断陷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内构造-沉积旋回之内的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LRST中发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砂体。由于断陷湖盆的边缘坡度陡峭,以及湖平面升降幅度有限,因此,叠加于构造-沉积族目之上的更高频T-R旋回层序缺乏I型层序边界,控制T-R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内构造(断层)的幕式活动,而更高频的T-R旋回的形成则与米兰柯维奇气候旋回相关联。  相似文献   
84.
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浅水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且在湖面频繁波动过程中,河流、波浪和沿岸流的冲刷作用对沉积物分布起到再改造作用,导致了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不同程度的席状化。随着气候变得潮湿,湖面相对稳定,季节性、周期性湖面波动的频率、幅度减小,水动力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和席状化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85.
腾格里沙漠地区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极为匮乏的腾格里沙漠区内所赋存的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沙下潜水 ,主要是周边山区由高向低缓慢地向沙漠区运移所致 ,分布较为普遍 ;另一种是沙漠湖水 ,它是在沙漠区内之低洼地段 ,由于沙下潜水的长期溢出汇集于大小不等的长条状湖泊之中 ,以湖表水 (咸水和卤水 )的形式存在。沙下潜水矿化度在 0 .5~ 1 g/L之间 ,为本区的饮用水。湖表水咸苦 ,矿化度较高 ,就同一湖区而言 ,也有咸水和卤水之分 ,咸水矿化度为每升数十克 ,卤水则在 1 0 0~ 440 g/L之间 ,已达到了盐湖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86.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时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7.
88.
89.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2):67-67
贝加尔湖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俄罗斯伊尔库次克州境内,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它长636km,平均宽48km,最宽79.4km,面积31500km^2,平均深度744m,最深点1680m,湖面海拔456m。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m),为世界第二。其总蓄水量23600m^3。  相似文献   
90.
古今玩石爱石者,女性少有之。这样一个痴迷石头,让石头开花的的女子,真是罕见。她就是甘肃大漠风情石艺馆馆长盛爱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