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滕超  王卫  谢鲁钧  王伟  闫东洋 《岩土力学》2014,35(10):3035-3040
土的蠕变是指土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研究土的蠕变性质对于确定土的长期强度有重要意义,土的蠕变研究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然而,土的蠕变试验周期特别长,因此简便、易行又有一定可信度的蠕变试验仪器,对于土蠕变性质的研究有较大的推动意义。直剪蠕变试验是研究确定土的蠕变性质的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试验方法。但由于该试验只是控制剪切力不变,剪切过程中,试样受剪面积逐渐减小,剪应力持续增大,整个过程并不是蠕变。通过在传统仪器上附加一个简单装置,利用液体的浮力来控制试验剪切力,从而使得试样在剪切过程中的剪应力不变。在对仪器进行相应改进后,做了对比试验,检验该装置对剪应力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简易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剪应力。  相似文献   
32.
基于固定主应力轴假设的砂堆基底应力凹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港  韦健飞  周蕾 《岩土力学》2014,35(4):1141-1146
对砂堆三棱柱的基底应力分布及应力凹陷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固定主应力轴假设(FPA假设)将砂堆分为应力状态已知的I区和应力状态未知的II区,并假设了II区内的多种剪应力分布来求解II区内的应力状态,最后,将不同剪应力分布假设下砂堆中线上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值与Kulhawy公式计算值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基底法向应力存在应力凹陷现象,自然休止角越大(砂堆越紧密),应力凹陷程度、应力凹陷范围越大;不同剪应力分布假设下,II区应力分布形态不同,法向应力极小值所在处也不同。剪应力二次方分布假设和三次方假设下砂堆基底应力分布最为合理、最为符合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层序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体积和地形进行了分析,认为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变化与总可容空间的比值(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有密切关系。沙三段沉积期,东营凹陷三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东濮凹陷四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相近。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大、地形陡,层序的发育主要受三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大,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小,地形较缓,层序的发育主要受四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小,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小,分布广,不稳定。  相似文献   
34.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剪应力静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西北某市大型水利地下洞室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对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剪应力分布与围岩变形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总结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剪应力大小、分布规律与围岩变形破坏的关系.该项研究它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同时对保障地下洞室工程的圆满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鉴于利用传统的库仑摩擦定律不能很好地模拟断层黏滑过程,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速率-状态依赖摩擦定律.开展了双轴压缩条件下平直走滑断层黏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下列结果.在一次黏滑中,岩样上端面平均差应力的绝对值-时步数目曲线可被分为近似线性阶段、偏离线性阶段和软化阶段,...  相似文献   
36.
以福建省测震台网现有地震计种类的相关参数为基础,介绍各种地震计使用“十五”标定系统时需设置的脉冲标定参数的计算过程.通过分析“十五”标定系统应用以来的相关处理结果,总结各种类型地震计周期、阻尼、灵敏度的影响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类型地震计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7.
《岩土力学》2017,(7):1869-1877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动,得到了液化与非液化响应数据。基于振动台台面输入建立峰值加速度a_(max)、地震剪应力比CSR、阿里亚斯强度I_a和累积绝对速度CAV_5的算法,并利用模型试验数据检验了这几种IM与液化触发和震后变形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几类IM对液化触发的评价能力接近,且从超静孔压产生到初始液化触发都存在明显的IM阈值;几类IM对震后沉降评价能力有一定差异,其中I_a和CAV_5优于a_(max)和CSR,并对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文中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灾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岩土力学》2017,(6):1620-1628
针对深部煤层冲击倾向指标评价冲击危险出现的差异现象,开展了煤、岩石和组合试样冲击倾向指标试验研究,对组合煤岩试样破裂过程的电荷信号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顶、底板岩石对煤体的冲击倾向有显著影响,岩石厚度越大,冲击倾向指标越高;组合试样破裂过程的力-电荷变化具有一致性,冲击倾向性强的组合试样,其应力强化直至破坏阶段的电荷信号幅值相差显著。由此提出了组合煤岩峰后电荷变化率冲击倾向判据。回采面的电荷监测表明,冲击危险发生过程获得的电荷变异系数迅速升高和衰减以及试验获取的峰后电荷变化率的量化分析结果相一致,从而验证了峰后电荷变化率作为冲击倾向判据的正确性,为形成深部开采条件下组合煤岩冲击危险及发生几率的电荷预测方法提供了试验指导,为煤岩体失稳破坏预测、矿井动力显现预警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深入了解坡积土中锚杆锚-土界面剪切变形特性随土体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变化规律,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微元法锚-土界面摩阻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引入均匀试验设计原理设计试验方案,测得不同含水量和干密度下锚-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变形全过程曲线,其形状符合三折线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回归得到了锚-土界面峰值抗剪强度随土体含水量和干密度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试验结果表明:(1)锚-土界面峰值抗剪强度随土体含水量增加而降低,且土体干密度越大其降低幅度越大;(2)峰值抗剪强度随土体干密度的减小而降低,且土体含水量越小,其降低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0.
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10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耕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得出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素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变化的四大类主要驱动因素;总体上,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约低于累计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区域耕地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