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前震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70年以来117次中强地震(东部MSge;5.5, 西部MSge;6.0), 其中有直接前震的地震11次, 占9%; 有广义前震的地震63次, 占51%. 直接前震与主震的时间间隔优势分布在30天以内, 空间距离50 km以内, 震级差在1级以上.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资料, 得到了1999年11月29日和2000年1月15日岫岩MS5.6和5.1地震前的直接前震具有较高的剪应力背景.   相似文献   
82.
阐述了Hoek建议的非线性关系原理,以此提出了求取岩体抗剪强度的算法:考虑了岩体抗剪破坏时总体或平均水平,通过计算出不同正应力 下对应的剪应力 ,线性回归确定一定应力范围内线性化后的 、 值,解决了Hoek-Brown准则拟合算法不能求解一定正应力 条件下岩土的抗剪强度的问题。在对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澜沧江跨域工程边坡岩体应用以及进一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算法给出的第1种确定正应力 的方法所得的 、 值与Hoek-Brown准则拟合算法所得的结果相差不大,究其原因是两种算法考虑的因素不太一样,导致围压 或正应力 大小有所差别;在实际工程正应力 较低的情况下,应采用文中算法给出的第2种确定正应力 的方法来获取的 、 值,这样所得的结果才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克服了Hoek-Brown准则拟合算法对围压 依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张振营  严立俊  吴大志 《岩土力学》2014,35(11):3049-3055
在环境土工实验室人工配制了新鲜生活垃圾,采用大型压缩与直剪联合测定仪器,对96个新鲜垃圾试样进行了压缩变形、剪应力及剪应变联合测定试验,研究了垃圾的压缩变形对强度的影响及规律。试样的初始孔隙比分别为2.1、2.5、2.9,试样竖向压力分别为25、50、100、200 kPa,每级压力作用下的时间分别为0、0.25、0.5、1、2、6、12、24 h。试验研究表明,(1)不同压缩时间下剪应力与剪应变的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模型参数a在0.028~0.144之间,参数b在0.012~0.024之间;(2)不同竖向压力及不同剪应变限值下抗剪强度与竖向压缩应变(压缩时间)的关系可以拟合成多项式的形式,得到了参数的拟合值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在0.63~0.98之间;(3)不同初始孔隙比的抗剪强度与竖向压力的关系符合库仑定律,得到了不同剪应变限值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在11.1~34.2 kPa之间,内摩擦角在 11.2°~30.6°之间。  相似文献   
84.
基于大量岩石力学实验,Dieterich和其他研究者(Dieterich,1978;Ruina,1983)首先提出了描述岩石摩擦过程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摩擦定律).如今R-S摩擦定律已成为研究地震成核等地震演化机制的有效手段.Dieterich(1992,1994)最早提出了描述受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提前或推后的余震触发机制的解析模型.现在Dieterich模型已经成为解释余震随时间衰减规律的Omori定律等地震观测现象的有力工具.与之相对应,广泛使用的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也可以给出断层受到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基于不同的物理方法,所以在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时,二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利用R-S摩擦定律控制的1-D弹簧-滑块模型,模拟计算了理论地震循环以及在不同静态剪切应力扰动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时间提前和推后量分别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了定量化对比和差异性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R-S摩擦定律在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断层模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大小强烈依赖于静态剪应力扰动的大小和作用时间,而且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造成的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震后松弛/滑移阶段和闭锁阶段,时间提前和推后量是常数,且随静态剪应力扰动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两者的比值接近于1.0,这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相应的差值小于两模型结果的10%.而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则存在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结果不同的特征.首先,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均偏离Coulomb模型,而且时间提前和推后量的比值小于1.0,相异于Coulomb模型的论断.不过当受到正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后,Dieterich模型的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是一致的,最大相差量不超过Dieterich模型结果的7%,可接近0.对于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当其绝对值较小时,Dieterich模型的结果很接近模拟计算结果,相差量不超过该结果的14%.但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远大于Dieterich模型的结果,最大可达Dieterich模型结果的35倍,这是由于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后使得Ω=δ·θ/dc1的条件不再成立,进而使得Dieterich模型不再成立.总的来说,与模拟计算相比Dieter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1-D断层受扰后失稳时间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并且可以体现出正、负静态剪切应力扰动后失稳时间提前量和推后量变化的差异性,而Coulomb模型则不能完整地给出受到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提前或推后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85.
针对南京饱和细砂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双幅剪应变接近100%)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分析了有效围压和初始静剪应力比等因素对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规律,即在液化后多次循环加载条件下零有效应力阶段、剪胀阶段和反向卸载阶段的剪切模量随单向流动累积变形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有效围压、初始静剪应力和循环加载幅值对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零有效应力阶段和剪胀阶段的剪切模量大小及其衰减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反向卸载阶段的剪切模量大小和衰减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有效围压和加载幅值分别增大,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反向卸载阶段剪切模量都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同时其剪切模量随后续循环加载次数的衰减速度也变快。但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大,该阶段剪切模量随后续循环加载次数的衰减速度有减慢的趋势。同时,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不同阶段的剪切模量与单向流动累积变形有关的衰减函数及其拟合参数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6.
陈建旭  宋文武 《岩土力学》2019,40(6):2284-2292
针对平动模式下墙背倾斜的挡土墙,假定墙后所形成的土拱为圆弧形,建立位移同内摩擦角、外摩擦角的非线性函数,并考虑土层间剪应力作用,通过水平层分析法,得出了挡土墙平动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合力、作用点高度的解答,其解析解与试验值较其他方法吻合得更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是否考虑土层间剪应力,土压力的大小均随墙体位移的增大而减小,不会影响土压力合力大小,仅影响土压力的分布,且考虑剪应力作用的土压力在墙体上部较不考虑剪应力要小,下部反之。剪应力对土体起阻碍作用,随内摩擦角的增大,剪应力出现先显著增大后略微减小的状态;随外摩擦角、位移的增大,剪应力增大;随着墙背倾角的增大,剪应力先减小,再反向增大,土压力随之增大。同时考虑土拱效应与剪应力所得出的合力作用点高度介于仅考虑土拱效应与库仑解之间。  相似文献   
87.
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地震在土体中不仅产生动水平剪应力τ  相似文献   
88.
关中陕南地区一些小地震震源参数和环境剪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2001年9月~2002年6月间发生在关中陕南地区42次小地震,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进行了波谱分析和震源参数的测定,并分析了环境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关中陕南地区环境剪应力处于较低水平,应力值3.3×105~32.2×105Pa之间,西部12×105~32×105Pa略高于东部8×105~17×105Pa,中部最低。西部有两个应力值较高区,一个是宝鸡、眉县、凤翔附近区域较高值区,应力值20×105~32×105Pa,另一个是留坝、凤县附近区域较高值区,应力值20×105~37×105Pa之间。东部的较高值区是高陵、耀县、三原附近地区,应力值在16×105~18×105Pa之间,该区域曾发生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级地震。  相似文献   
89.
乌鲁木齐地区近期地壳水平形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 2 0 0 0年、2 0 0 1年两期 GPS网资料及其它资料处理结果 ,讨论了乌鲁木齐现阶段应变场及监测区的断层水平运动情况。分析结果认为乌鲁木齐地区地壳整体主要受 NW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 ,乌鲁木齐测区大部分 GPS观测点以乌鲁木齐红山观测点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90.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二年多的地震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内陆及附近海域发生的46次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