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3篇
  免费   2823篇
  国内免费   3228篇
测绘学   2908篇
大气科学   4728篇
地球物理   3373篇
地质学   4612篇
海洋学   2606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1537篇
自然地理   3275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753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970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1120篇
  2007年   993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861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569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53篇
  1997年   486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陈秀琼  黄福才 《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1990~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变化速度变缓;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构成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东部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总体上看,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20世纪90年代初居高不下,90年代中期急剧缩小,21世纪初持续下降,并有小幅波动;地带间差异除1991年和2003年急剧上升外,其余年份持续下降;东部地带内差异较大,但差异迅速缩小,中部地带内差异居高不下,变化明显,西部地带内差异较小,波动不明显。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有两个有意义的发现:一是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和经济差异逐渐加大的发展方向刚好是相反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起到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能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二是中国入境旅游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地带间差异却逐渐扩大,说明入境旅游在缩小地带间差异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土地景观变化成因--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Landscape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sical, biolog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riving forces (Moody and Woodcock 1995; Apan et al., 2002). Landscape in arid and semi-ari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应用传统GIS弧段-结点拓扑数据模型在建立线性要素的空间数据库中面临的问题,文中采用了应用动态分段技术构建城市公交系统数据库的技术方案,然后详细介绍了在动态分段思想指导下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并建立了芜湖市公交查询系统的数据库。实验表明应用动态分段技术来组织系统数据能够很好地实现在不增加系统数据物理存储容量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实现系统信息的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994.
苏南典型区土壤基本性质的时空变化--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昆山市为例对苏南典型区土壤基本性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该区土壤酸化严重,土壤上层pH值的平均值由7.20下降到6.42,土壤上层pH值小于6.0的样点多达36.51%;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上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由31.4 g/kg下降到28.3 g/kg,小于20 g/kg的土壤样品由0.56%上升到11.11%;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平均值由6.4mg/kg上升到89.1 mg/kg;阳离子交换量(CEC)由19.3 cmol/kg下降为17.8 cmol/kg。(2)不同功能区、不同地貌区及不同剖面层次的土壤基本性质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995.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2006,25(5):765-774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郇  徐现祥 《地理研究》2006,25(5):792-802
采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行政区边界效应的度量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邹检验发现,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存在着边界效应;从变动态势上看,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越来越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江苏与浙江的边界在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减少。最后,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边界效应及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遥感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混合像元条件下的TM影像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定量研究了甘肃省民勤绿洲1987年至2001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15年中,民勤绿洲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植被(耕地)面积增加了53.11%,而中、高盖度植被的面积却减少了25.21%,这对民勤绿洲的长久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转化过程复杂,但总体属于开垦—植被退化型。15年中因开垦和植被退化而损失的中、高盖度植被达42204.81hm2,占原面积的81.73%,而且损失的主要是绿洲边缘的防风固沙植被,其中因开垦损失的面积为18776.08hm2,占损失面积的44.5%。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是导致绿洲边缘天然和人工灌丛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控制开垦并培育相对稳定的灌丛型植被,应该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8.
华南红土主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红土从其母岩到表土,普遍表现为主元素SiO2、K2O、Na2O淋失,Fe2O3、Al2O3、N、S富集。红土饱和水含量最高的是D2型红土,最低的是老红沙型红土。在岩石与上层红土风化特征中,风化强度以γ型红土最强,而灰岩型红土最弱;淋溶系数最大的是灰岩型红土,最小的为γ型红土;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灰岩型红土,最小的为Q2型红土。从空间上看,红土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红土成分的变异系数、红土的淋溶系数、红土的风化率和风化强度、红土湿度和温度等均受母岩、气候纬度效应制约。相关分析表明,华南红土中的水含量和土温与Fe2O3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华南红土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长期和多种环境变化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999.
IntroductionBecause of global temperature rising and glacierthawing,the sea level has risen about 10-25 cmin the past century[1]. The sea level change isone of the main ai ms in global change monito-ring. Presently the basic tool used in sea levelmonitori…  相似文献   
1000.
原油粘度变化对水驱油开发动态影响的数学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原油粘度升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实际油藏原油粘度统计, 回归出了原油粘度增长模型.在三维三相黑油渗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原油粘度随含水和压力变化的油藏渗流数学模型, 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 采用超松弛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用Fortran90语言开发了一个新的数值模拟器.应用该模拟器模拟了不同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并与常规模拟器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初始水油粘度比为1∶10、含水达到98%时, 粘度增长指数由0增加到0.02, 对应的原油采出程度由44.80%降低到34.29%.目前商业软件中忽略了原油粘度随含水升高而增加的因素, 使得预测的采收率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