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今年8月1日的日全食带开始于加拿大北部,经过格陵兰岛,穿过北极圈,掠过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北京时间18时59分日全食经阿尔泰山入境,途径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在北京时间19时21分结束于河南海里漯河附近,全食的持续时间约2分钟。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我国境内第一次观察日全食的好时机,笔者有幸福在甘肃金塔目睹了这大自然的壮观。  相似文献   
92.
霄炜 《海洋世界》2011,(3):12-14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在日本以东130千米的西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4千米。此次强震所引发的大海啸,给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县、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3.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9.0级特大地震。据路透社报道,这次地震超过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其能量相当于芮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从而成为日本14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  相似文献   
94.
2011年7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7月11日晚),为期5天的第31届ESRI全球用户大会(ESRI UC)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拉开帷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盛会。ESRI全球用户大会自1999年移至圣地亚哥召开以来,每年一次的盛会已构成这座城市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15 000人参会,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世界126个国家。与会者来自不同领域,对GIS都充满无限热情,怀着用GIS创建更加美好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95.
4027米,天气原因被迫取消第二次下潜2011年7月1日,蛟龙号伴随“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此次5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任务.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3点,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进行了第一次下潜试验,5点26分,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突破了去年蛟龙号在南海创造的3759米的深潜...  相似文献   
96.
题目(本题由作者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等长日影角平分线法”确定正北方向,记录日影与正北方重合的北京时间。  相似文献   
97.
掩星驿站     
以下表中预报时间为北京时间,列出主要城市所见月掩星情况,其他地区所见时间可参考距离表中最近的城市所见时间,不过在时间上会相差几分钟。%11]是月球光照面百分比,即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和月球视直径部分的百分比,数字后面的+号表示满月前,数字后面的一号表示满月后。Alt是月球高度,即月球中心距离地平线的高度。CA是月尖角,掩星现象发生位置距离最近的月尖角度,负数表示光面现象,通常以南(S)北(N)表示。wA是屈氏(Watts)角,由月球北极开始计算的角度。使用时,由月球北极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将月面分成每十度一格,共360度,月球的危海大约位于300度。  相似文献   
98.
杨威 《海洋世界》2006,(6):36-41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1日下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分乘两架飞龙直升机登上了南极最大的冰架——埃莫里冰架,五星红旗又一次在南极内陆上空飘扬。12月21日当天,科考队还飞临了戴维斯站附近的企鹅岛和印度科学家新圈占的未来科考站。从而准备全面分析情况后为建立我国第三座南极考察站选址。  相似文献   
99.
《海洋世界》2010,(3):5-5
北京时间2月27日14时34分,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海域(36.1°S,72.6°W)发生8.8级地震,引发地震海啸。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分别拉响了海啸最高警报,海岸附近的人员和船只迅速撤离: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发出了海啸警报,告诫当地民众不要去海边。  相似文献   
100.
庞征 《天文爱好者》2011,(12):86-89
2011年11月9日零点16分,北京时间凌晨4点16分,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火卫-- -土壤”探测器,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仅仅7个小时后,北京时间9号中午11点左右,俄联邦航天署发布消息。“火卫-- -土壤”探测器及其所搭载的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它们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结果导致此次火星卫星探测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