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测绘学   39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960篇
地质学   1184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坑开挖后坑底土体回弹,将会带动坑内基桩回弹,并在桩侧产生侧摩阻力。为了分析基坑开挖条件下单桩及群桩的受力变形特性,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单桩及群桩在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回弹位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桩在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回弹位移分为桩侧土体回弹而引起的基桩回弹和下卧层回弹导致的基桩回弹两部分。由于群桩外侧桩的遮帘效应,中心桩的回弹位移小于外侧桩,中心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量也小于外侧桩。随下卧层相对刚度Eb/Ec变大,5×5群桩回弹位移相对减小量Wr变大,且Wr的变化与桩位置有关。3种不同构形群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群桩桩数越多,遮帘效应越明显;Wr受桩数的影响大于受桩间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云阳宝塔滑坡监测的变形模式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变形观测的位移矢量,识别变形体及其运动模式,是变形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作法是根据矢量作图、人工判断变形块体,然后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拟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点位邻接拓扑关系加其他先验信息构成约束的识别思想及相应算法,从而可实现变形模式的自动识别。最后的算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实现过程,有效性及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尚敏  廖芬  马锐  刘昱廷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5):1172-1178
我国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但滑坡的变形预测预报一直是难题,因此每年都因滑坡的变形破坏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和库水位下降,并且累积位移曲线具有"阶跃型"的变形特征。当外界因素去除或者减小的情况下,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将变得平稳。根据此特性,选取每年变形曲线"阶跃段"(6~8月份)的监测数据,以累积位移为目标函数,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八字门滑坡2004年到2017年同期的滑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八字门滑坡"阶跃段"的变形过程,此变形阶段累积位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基本相同。根据此线性关系,对滑坡的累积位移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监测数据相比较,预测误差在±5 mm以内,相对误差在1%以下,精度可以满足滑坡监测预警要求,可以为八字门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传统的边坡位移预测由于监测周期长、主要解释变量难以独立监测,存在建模困难、模型冗余、不具备空间预测能力等问题。以某半填半挖的高填方路堤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坡面位移实测数据,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和量化了不同测点间的空间关系,建立了坡面位移的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进一步地检验了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参数更加简洁,并可同时对空间所有测点进行预测。模型不仅在时间维度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空间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魏佩顺 《岩土工程技术》2019,(3):162-165,177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斜坡路基边坡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堤边坡坡度、地基坡度、路堤高度及路基宽度对路堤位移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斜坡路堤边坡坡度的变化对路堤位移及应力影响较小,建议路堤边坡坡度在1:13-1:1.7范围选取;2)随着斜坡地基坡度的增大,路堤位移及剪应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建议斜坡地基坡度不超过1:4.5为最佳;3)随着斜坡路堤高度的增大,路堤的位移逐渐增大,最大剪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建议实际施工中路堤高度可选取18.22m;4)斜坡路堤的位移及应力均随着路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际工程中建议路基宽度不超过20m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究坡体充气时土体渗流与变形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厚12m、长100m的二维边坡模型,进行渗流-变形的非完全耦合数值模拟,得到对坡体采取充气截排水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时坡体内充气非饱和区的形成过程,以及坡体表面土体竖向位移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一个完整稳定的非饱和区形成过程可分为充气初始阶段、非饱和区扩大水位抬升阶段、不稳定两相流阶段和非饱和区稳定阶段,充气压力过大或过小都无法形成稳定完整的非饱和区;当充气压力为100kPa时,坡体表面土体的竖向位移均随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与土体中非饱和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协同性;不同充气压力下,偏向充气点上游的坡体表面土体竖向位移随充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偏向充气点下游的坡体表面土体竖向位移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9.
用应变模态技术诊断梁结构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点研究损伤对应变模态影响规律及其灵敏程度.根据计算结果,损伤处附近发生突变,损伤30%时突变区为梁长的12.5%.应变模态对非节点损伤非常敏感,应变模态也有明显改变,尤其是跨中损伤第1阶、四分之一跨损伤第3和第2阶.跨中损伤时,1阶应变模态除突变区外大多数应变几乎呈均匀下降趋势.四分之一跨损伤30%时,3阶应变模态第1峰值区及2阶模态第1、第2峰值区应变振型值下降至58.6%、71.9%及84.2%.所以,可利用应变模态的敏感性确定损伤位置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地区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根据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第四纪地质构造活动特征和利用首都圈地区跨断层位移最新的观测资料求得的北京地区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和区域构造活动特征。分析了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上7处跨断层位移测点的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出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即将进入下一个地震活跃期的结论。认为:1)跨断层位移观测资料能够直接反映区内主要断层的最新活动情况;2)断层现今活动与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相互对应,均有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互交替出现的活动特征;3)断层活动强弱是区域主压应力强弱的表现,亦是孕震强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