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地理教学》2006,(8):43-43
肆虐我国北方地区的漫天黄沙一直被人们称为“沙尘暴”,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发生的沙尘暴严格说来应是“尘暴”,而非“沙暴”。  相似文献   
82.
支蓉  陈丽娟  竺夏英 《气象》2018,44(4):572-581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台站气温、降水资料,NCEP/NCAR逐日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201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我国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9—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主要受东亚环流型组合异常的影响。东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从高纬至低纬呈“+-+”的异常分布,极区高度场偏高,极涡分裂偏向东北亚地区,贝加尔湖 巴尔喀什湖地区为显著低槽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偏北,有利于华西秋雨偏强。此外,850 hPa距平风场上朝鲜半岛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引导偏东路径的冷湿气流输送至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造成黄淮及江淮等地降水异常偏多。进一步诊断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秋季转为偏冷状态,热带太平洋地区Walker环流明显增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偏北;9—10月热带印度洋偶极子维持正位相有利于在孟加拉湾形成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并同样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北。因此,海温外强迫信号的影响加上中高纬环流异常的共同作用造成9—10月东亚环流型异常特征,并进一步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83.
全国大部降水偏多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2005年5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冬艳 《气象》2005,31(8):90-93
5月以来,全国大部降水偏多,北方地区旱情缓和;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南方局地山洪成灾。我国中部、南部气温偏高,东北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月内无热带气旋生成。  相似文献   
84.
我国北方地区开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玺  陈德华  王昭 《地球学报》2007,28(3):309-314
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沛,宜于发展农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具有水量稳定、就地开采、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北方发展农业的重要水源.文中对各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做了分析,为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农业开采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超采、严重超采、基本平衡和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5.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地区一场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不期而至,使河流干枯、麦田龟裂、麦苗枯萎。据统计,这次旱情,导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2.99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达1.53亿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八省的小麦主产区受旱面积达1.52亿亩。  相似文献   
86.
张欣馨  徐海明  马静 《气象科学》2021,41(6):761-771
基于热应激指数,利用1961-2016年全国1 814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极端热应激年际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极端热应激事件的年际变化在1990年左右发生了年代际转折,1990年之前极端热应激事件频次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其年际变化主要受到欧亚遥相关型、南极涛动和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共同影响,而1990年之后极端热应激频次的年际变化显著增强,其变化则主要受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