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313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分析了198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华北地区缺震曲线、4级地震频度、4级地震连续平静天数异常对华北地区中强、强震的预报效能,发现这三个参数的报对率在58%-61%之间,虚报率在28%-33%之间,R>R0,这三个参数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2.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根银  孙爱群 《地学前缘》1997,4(4):291-298
以华北古陆为例,论述了地球演化史中经夯的三大阶段。1;古陆的形成阶段;地球形成早期,以地幔对流为主导作用,到早太古宙出现初始陆核,地幔对流驱动的地体拼贴和板底垫托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方式;中太古宙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发育了基性火山夺-碎屑岩-镁质碳酸盐岩等表壳岩,同时伴随着大量中基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晚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时期并已具有现今板块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3.
134.
近500年华北地区最严重的干旱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玉琼 《气象》1991,17(3):17-21
本文用早涝等级资料,根据文献的公式计算了华北1470—1979年的逐年旱灾指数。结果表明,公元1637—1643年是该区近500年来旱灾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重的时段。此间年降水和5—9月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至少偏少1—5成。通过这次旱灾对当时杜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研究和分析说明,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影响杜会经济稳定,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闻人雪星 《地下水》1991,13(2):75-78
本文在简要评价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6.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北地区二叠系以海退型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在陆相逐步扩大、海域渐渐退缩的过程中,河流环境得以充分发育.形成了以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分流平原体系及潮坪-海湾体系所构成的大型克拉通型含煤盆地.本文重点分析二叠系河流的沉积特点,对各类河流的性质、类型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将华北地区二叠系大致归纳出十种层序类型,其中前八种为河流环境;进而反映出工区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概貌.  相似文献   
137.
138.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韩函  吴昊旻  黄安宁 《大气科学》2017,41(2):263-274
利用2008~2014年间全国自动站观测降水和CMORPH[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而成的0.1°×0.1°小时降水产品揭示了华北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发现华北多数地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太行山以西地区,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日峰值出现在傍晚18:00左右(北京时),规律性最强;而在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和沿海地区,日峰值一般出现在上午。研究不同持续时间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发现短时降水对傍晚的降水日峰值贡献较大,而长时降水则对凌晨的峰值影响更大。分析不同强度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结果表明,0.1~10 mm h-1强度降水较其它强度降水对夏季华北地区总降水量贡献更大,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降水量日变化的峰值个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9.
华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多模式模拟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0年华北地区68个台站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对华北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评估了CMIP5的31个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具有较大地区性差异,平均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等指标东南高西北低,大雨日数和连续干日东西分布差异明显。6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化显示华北地区强降水事件增多的同时,极端干旱程度加剧。2CMIP5模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差异较大,其中对平均日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模拟能力较好,有1/3模式的空间相关系数超过了0.6。同一模式对不同指数的模拟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模式模拟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这两个指标分别得到两组模式排序,其相关系数超过了0.4。HadGEM2-CC,HadGEM2-ES,MIROC4h,MIROC5以及CCSM4是模拟华北地区极端指数最好的5个全球模式。相比于多模式集合平均,优选模式集合能够显著降低模拟的湿偏差。  相似文献   
140.
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NNW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地貌现象,温泉地热异常和微震震中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根据NNW向断裂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中的表现,阐述了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并且认为地震监测中NNW向断裂是一组应予以重视的现代活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