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54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8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地区增温正深刻地改变着极地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和速率。目前,增温对南极地区湖泊沉积物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选取了5个湖泊,采集了1处含企鹅粪土的湖泊沉积物(莫愁湖)和4处自然湖泊沉积物(团结湖、大明湖、米尔湖和玉珍湖),利用样品瓶泥浆恒温培养法进行增温模拟,设置低温(1℃)、中温(5℃)、高温(11℃)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莫愁湖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势明显高于自然湖泊沉积物(277.37倍、244.13倍)。一定程度的增温促进了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但过高温度也会抑制部分样点的反硝化速率与反硝化潜势。总体而言,高温条件下自然湖泊沉积物平均反硝化速率分别是中、低温条件下的1.57倍、3.56倍,反硝化潜势为1.91倍、6.31倍;而含企鹅粪土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为1.17倍、2.08倍,反硝化潜势为0.72倍、1.01倍。增温对自然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潜势的影响高于莫愁湖沉积物,但含企鹅粪的莫愁湖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潜势具有更高的绝对增量。企鹅粪中较高的硝酸盐、铵盐、磷酸盐以及有机碳含量是...  相似文献   
992.
冯准准  程晓  康婧  惠凤鸣  刘岩  程铖  王芳  王显威  赵晨  赵硕  陈廷彪 《遥感学报》2013,(2):410-422,399,409
美国NASA于2009年启动的IceBridge"冰桥"科学计划利用航空平台搭载的多源遥感传感器已在极区获取了连续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从多源航空遥感传感器及其采集数据的角度,对冰桥(IceBridge)科学计划做了详细介绍。其航空平台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数字相机、激光雷达、雷达、重力以及辅助设备5类。本文又从冰雪3维立体制图、冰盖高程变化监测与物质平衡估算、海冰厚度与分布时空变化探测、卫星遥感校正与验证等4个方面对冰桥极地多源航空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做了展望。冰桥科学计划将会大大促进人类对于气候变暖背景下两极所发生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3.
梁雷  郭华东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13,(2):430-438,423,429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甚至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在中山站至Dome A条带区域,利用2002-10~2007-09的Envisat RA2数据,对交叉点分析中的单一法、静态法与动态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动态参考算法优于其他两种算法;②反射能量是影响卫星测高确定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因素;③研究区域冰盖高程长期变化整体处于平衡,但其分布不均匀,恩德比地地区存在明显正增长,与ICESat一致。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最新的纯GOCE重力场模型GOCONSGCF2TIMR4及由多源多代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精细平均海平面高模型WHU2009,基于地转平衡方程确定了南极绕极流,其流幅的变化趋势与由海洋实测数据获取的SAF和PF锋面保持一致。将其分别与GRACE、多源数据同化模型CNES-CLS09和NOAA海洋实测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确定南极绕极流在u、v方向与海洋实测结果差异分别为10.1cm/s和5.3cm/s;在大尺度上,结果与同化模型和实测数据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明显优于GRACE结果,并且在大陆沿岸附近海域略优于多源数据同化模型CNES-CLS09;此外,利用本结果还可有效探测威德尔旋回和罗斯旋回等中尺度涡。  相似文献   
996.
研究改进LIMA数据处理方法,使用1073景Landsat7-ETM+数据制作了改进的南极洲陆地卫星影像镶嵌图.改进的镶嵌图较LIMA的优势体现在影像处理流程的3个方面:(1)DN值饱和溢出调整采用更高精度的线性回归方法;(2)利用每个像元的经纬度和影像中心点的拍摄时间逐像元计算太阳高度角,提高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精度;(3)选择了更有效的GS融合方法,将更多的波段(波段5和7)加入融合产品的制作,在南极地类识别上优势更加明显.另外,以16bit进行存储的行星反射率产品很好的保持了冰雪表面的高辐射分辨率.从目视效果、信息熵以及分类等方面与LIM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赵玮  丁波 《地理教学》2013,(18):19-21
正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沙特阿拉伯沙漠异域风情迷人和南极风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视频的同时要注意视频所呈现的两地地理事物的差异,引出探究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动机。【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会很自然发现问题,即沙特阿拉伯缺水、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师承转:和我们许多同学们一样,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王子阿尔也曾经提出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  相似文献   
998.
重构南极区域的古水深和历史地质格局,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板块重构,即在特定的时间点将洋壳和陆壳恢复到他们原来的地理位置上。本文采用Greiner阐述的欧拉旋转法进行板块重构。欧拉极参数主要参考Muller等基于大西洋-印度洋热点参考系的有限欧拉极,并将部分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转换和统一。对于指定的重构年代,地壳年龄比重建年代年轻的区域需被移除。本文借助于Matlab等编程工具,恢复了南极及周边区域自130 Ma以来15个特定时间段的位置。综合多种数据,将现代水深根据热驱动地壳沉降、沉积作用和均衡作用的影响进行调整,对30°S以南区域的古水深进行重构,绘制了研究区域不同年代的古水深图,分析了南大洋自130 Ma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9.
既有南极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伟华 《极地研究》2013,25(1):90-95
以《南极条约》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南极条约体系,是南极治理的法律机制和制度基础,在既有的南极治理机制的规制下,各种行为体之间通过相互制衡,使南极权力格局达到了基本的平衡,实现了各国南极权利形式上的平等,维持了南极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和科学研究自由的状态。但是随着南极海域非法渔业捕捞活动的猖獗、南极资源开发趋势的明显和南极沿海国大陆架划界案的增多,既有的南极治理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春季至夏季在中山站附近的固定冰面开展了固定冰反照率观测.在春夏过渡期,观测期间的表面反照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反照率从9月的0.80下降到12月的0.62,整个观测期间的平均值为0.70.雪厚是影响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子,融化前期的反照率受表面温度影响较大,干雪期反照率对表面温度并不敏感.降雪可通过增加表面雪厚和减小表面积雪粒径显著增加反照率,云层则可通过吸收入射太阳光中的近红外波段增加反照率,降雪和阴天反照率可比晴天观测平均增加0.18和0.06;吹雪则可通过改变积雪光学厚度导致反照率发生显著变化.受太阳天顶角变化和积雪变性的共同影响,晴天或少云时的反照率在上午随太阳天顶角呈准线性递减,下午则几乎不发生变化;最高值、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本文提出了一组分别表述厚干雪、薄干雪和湿雪反照率日变化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太阳天顶角的线性函数隐式考虑进了积雪变性的影响.相比常数反照率方案,该参数化方案能有效提高对反照率日变化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