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1303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系Th/Hf—Ta/Hf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Th/Hf-Ta/Hf关系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世界上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Ta、Hf特征,提出了分离的大陆板块边缘镁铁-超镁铁岩的Th/Hf—Ta/Hf判别标志:Th/Ta=1.8~4.0,Ta/Hf>0.1。  相似文献   
92.
属于帕米尔弧山前带的乌帕尔剖面和属于南天山山前带的巴对布拉克剖面,现今的纬度差为0.56°,但是下第三系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其古纬度差很大.乌帕尔剖面齐姆根组上部的古纬度为8°N,而巴什布拉克剖面巴什布拉克组第5段的古纬度为36.1°N。若考虑到当时板块的相对运移速度,估计始新世早期巴什布拉克地区的古纬度大致为31°N,与当时乌帕尔所处位置的纬差达23°。又根据Klootwijk测得的帕米尔西北缘利什坦层的古纬度值,在始新世末期.包括乌帕尔在内的帕米尔前缘与以巴什布拉区为代表的南天山山前带之间还有至少10°的纬度差。古地磁资料表明,始新世早期,塔里木海宽达2000km,此时印度板块西北端已与欧亚板块局部碰撞,至始新世末,印度板块向北推进20°,帕米尔弧前缘与南天山山前的距离缩短到约1000km,原塔里木海的两侧上升为山前平原。  相似文献   
93.
任胜利 《世界地质》1996,15(3):12-17
在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活动扩张中心与俯冲带的碰撞。在现今几个有限的发生洋脊俯冲作用的地区,智闪脊具最简单的构造演化历史。采集于智利海沟附近的洋脊玄琥岩以其同弧火山岩的亲缘性而与其它地区的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所观察到的化学变化表明,亏损的洋下地幔受到了可能来自俯冲带的大洋沉积物和变质洋壳的混染。  相似文献   
94.
Ф.  ВЕ 王骏 《世界地质》1996,15(3):24-26
发生在岩石圈板块边界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B.E.Xana王骏译在经典的板块构造学说中,所列举的发生在板块边界的过程被看作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彼此直接相关的:扩张补偿俯冲,俯冲伴随着陆壳的增生,火山作用和弧后扩张,在大陆会聚带的挤压状态下发生碰撞,拉张是...  相似文献   
95.
三维变形必定与斜向板块汇聚有关,三维变形通常也引起反块边缘处收缩和横推分量之间的变形的分块,转换挤压和转换拉张的走滑分块运动学模式确定了3 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准确关系。对两个构造环境的应用证实这个参数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变形应用走滑分块转换挤压这一模式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97.
再论塔里木板块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长期以来,对塔里木板块属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还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塔里木板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古生代沉积建造序列,生物古地理区系的面貌和古地磁资料认为:(1)塔里木是属于前寒武纪陆壳基底的独立板块,与周边板块之间的存在不同规模的洋盆;(2)早古生代时,塔里木位于南半球,更接近于扬子板块,而远离华北板块(3)在古生代一中生代时,塔里木板块与周边坡板块先后碰撞,直到三叠纪末,塔里  相似文献   
98.
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97,43(1):10-16
秦岭造山带具有复杂和长期演化的历史,本文对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结构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构造体制和发展演化等进行了综合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
吉林-日本区深震特征及板块俯冲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USCS地震资料:分析了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的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带上.其北支地震活动强于南支.同时也揭示了该区地震深度、地震频次以及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容易发生强震的地震层位在570-580km左右。由深度资料推断板块间的作用方式,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挤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其俯冲角度与俯冲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倾角越大,俯冲越陡.水平延伸距离越短;反之,倾角越小.俯冲越平缓,水平延伸距离越长。  相似文献   
100.
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富蕴县境内的晚古生代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的安山质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Sr含量以及Sr/Y比值;明显亏损重稀土和Y,它们的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正异常,同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埃达克岩共生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与富铌玄武岩一致,表现为Si过饱和及富Na的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Nb,TiO2和P2O5含量,并富集高场强元素。由于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的形成均与板块俯冲有关,因此,它们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在早-中泥盆世向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了一次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