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5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932篇
测绘学   1284篇
大气科学   760篇
地球物理   607篇
地质学   1828篇
海洋学   615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405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改进的RBF神经网络建立了苏通大桥拉索损伤识别方法。2个不同阶固有频率之比是仅与损伤位置有关的结构振动参数,据此定义了用于损伤定位的损伤特征指标,并用其来训练神经网络;提出了基于R+^2准则与Jackknife校验的改进RBF算法,以有效地控制RBF网络的过拟合现象。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对苏通大桥斜拉索进行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992.
奇异值分解(SVD)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不同性质的地震信号(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面波、VSP上\下行波、多次波、随机干扰等)之间在运动学、视速度和相干性上的差异,借助某种数学变换、SVD分解与重构联合、时域与频域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间接的处理手段,把要提取的目标信号或要剔除的干扰信号转换到一种相干性更好的空间域中,再进行SVD分解与重构,最充分利用SVD滤波技术特点,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而不是直接对信号进行SVD分解与重构来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这样做可有效地避免以往对SVD波场分离与去噪技术应用空间狭窄、有效信号损失严重等缺陷性.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拉格朗日分解算法的SAR图像混合像元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与光学遥感图像不同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存在大量混合像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分解算法的SAR图像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结合相关内容中具体定理的证明,文中给出拉格朗日分解算法用于SAR图像混合像元分解的系统的求解方法.用人工模拟SAR图像和ENVISAT SAR图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拉格朗日分解算法的混合像元分解结果明显优于非约束类神经网络(文中实验以BP神经网络为例)的分解结果.  相似文献   
994.
A general neural network based methodolo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computationally-intensive site-specific seism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methodology consists of a feed forwar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with one hidden layer to represent the seismic potential of a region and soil amplification effects. The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and verified with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Delhi city in India. For this purpose, strong g...  相似文献   
995.
In 2008,a green tide broke out before the sailing competition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n Qingdao.The causative species was determined to be Enteromorpha prolifera (Ulva prolifera O.F.Müller),a familiar green macroalga along the coastline of China.Rapid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biomass of floating U.prolifera prompted research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is species.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nonnormalized cDNA library from the thalli of U.prolifera and acquired 10 072 high-quality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岩溶隧道涌水问题是国内外隧道施工中的重大难题,往往对工程造成极大危害。基于岩溶水文地质学的最新理论和国内外工程实践,结合多年的经验,提出"岩溶隧道涌水量综合预测四步建模法"。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辅之系统论原理和类比方法,从多种地质调查与监测手段入手,在分析确定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特别是地下岩溶含水介质类型)与其内水流运动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流量衰减分析法、物理模拟和BP神经网络模型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岩溶隧道涌水量进行综合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郭文婧  马少鹏  康永军  马沁巍 《岩土力学》2011,32(10):3196-3200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发展了一种虚拟引伸计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DSCM测量的应变场识别和定位裂纹,然后“事后”在裂纹处虚拟地安装引伸计,再通过DSCM测量的位移场计算裂纹的张开量和错动量。给出了虚拟引伸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虚拟引伸计的可靠性,同时分析并标定出虚拟引伸计在实测中可达到0.1像素的分辨率。将虚拟引伸计应用于含未穿透预制裂纹(三维裂纹)的花岗岩试件的破坏实验中,根据虚拟引伸计测得的裂纹张开、错动情况,对试件破坏过程中不同裂纹的出现顺序以及裂纹类型进行了判断,同时对试件破坏的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98.
深埋隧洞极强岩爆段隧道掘进机半导洞掘进岩爆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埋隧洞TBM(隧道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时,在局部超高应力集中的完整硬脆性岩体洞段将直面极强岩爆的风险,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将遭受极大的威胁。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监测结果表明,(1)TBM半导洞掘进期间,日平均微震事件数、日平均辐射微震能、微震大事件数及实际岩爆发生次数和强度均远远低于TBM全断面掘进;(2)能量指数对数值和累积视体积的时域演化表明,TBM半导洞掘进强烈岩爆发生的风险远低于TBM全断面掘进,现场实际开挖也证明了这一点;(3)半导洞洞段微震事件的空间集结程度、总数、震级大小与能量辐射均远小于全断面洞段。因此,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远远低于TBM全断面掘进,在具有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先半导洞预处理,然后TBM半断面掘进极强岩爆段,以期控制岩爆风险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李最雄  邵明申  陈锐 《岩土力学》2011,32(7):2039-2044
高模数硅酸钾(简称PS)对西北干旱区的土遗址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其加固后的土体也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采用VJ-T非饱和土渗透仪和常规压力板仪测试了PS加固前后饱和样的渗透系数和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并利用相关模型预测了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结果显示,PS加固以后,在各个含水条件下的渗透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7%PS加固样表现非常明显。其原因是PS与土颗粒进行了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反应中颗粒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大量棱角弱化或消失,土颗粒磨圆度变好。同时,孔隙壁变得光滑、平直,孔隙弯曲因子减小,有效孔隙增大,这些因素导致了非饱和黏土的渗透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电镜测试分析了PS加固以后黏土颗粒及孔隙的变化,较好地验证了渗透性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非等步长GM(1,1)模型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针对观测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使用非等步长GM(1,1)模型进行监测,并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给出模型精度的检验方法,并以实际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数据为例说明应用此方法的全部过程,将分析和预测结果与传统GM模型进行比对,获得了更好的拟合数据和预测数据,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