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进行了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从曝气停留时间、有机负荷率、气水比等3个方面研究了试验运行的最佳条件和控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方法处理城市污水在有机负荷率高达2.44 kgCOD/kgMLSS*d的条件下,停留时间1.5~2 h,气水比(2.5~3)∶1,可使出水COD去除率达80%以上.该方法强化了混合液的物相传质速率.  相似文献   
52.
温度、盐度和pH对生物过滤器去除氨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鹰  相建海 《海洋科学》2001,25(6):42-43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温度,盐度和pH值对生物膜转氨氮能力的影响进行考察,考虑至生物过滤器的一般工作环境,3个因子各取三水平,为了充分考虑交互作用,选用正交表L27(3^13).结果表明,取值范围盐pH值对硝化细菌代谢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硝化细菌的代诱明显的影响,而且25℃组的氨氮支作率最高。  相似文献   
53.
北京采矿废弃地植物修复重金属去除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采矿废弃地土壤地质环境情况,选取密云区西坨古金矿尾矿土、密云区冯家峪铁矿尾矿土和门头沟区桑峪煤矸石堆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共开展4种类型的修复试验,即选用高羊茅、紫花苜蓿和三叶草3种修复植物分别进行修复,同时与板蓝根、桔梗、波斯菊和薄荷等中草药进行混合种植修复,在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集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4种修复类型中,高羊茅对金矿尾矿土中Pb、Zn、Cr、Cd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达到18.10%、14.57%、13.81%、18.12%;混合种植对铁矿尾矿土中Cr、Ni、As、Hg去除率达到4种修复类型的最大值,分别为14.81%、9.80%、37.25%、50%。三叶草对煤矸石修复效果最好,对Cr、Pb、Zn、Cd的去除率分别为5.65%、37.15%、15.15%、20%,是4种修复模式去除率的最大值。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比4种修复模式对采矿废弃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均发现有去除率先升后降的现象,因此可对修复植物的进行定期收割,为提高植物吸附土壤重金属的效率,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AMA吸附剂吸附铬(Ⅵ)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凹凸棒石粘土改性制备了AMA吸附剂,对其吸附铬(Ⅵ)的性能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选择了吸附铬(Ⅵ)的最佳条件,用来处理含铬(Ⅵ)废水,铬(Ⅵ)的去除率在96%以上,铬(Ⅵ)的残余浓度小于0.5mg/L,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可以在废水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与PFS(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处理污水,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污水COD浓度为920mg/L,PFS折算为Fe2O3的投加量为300mg/L,pH为9.0时,出水COD为406mg/L,COD去除率为55.8%,而PAC折算为Al2O3的投加量为120mg/L时,出水COD为369.8mg/L,COD去除率为59.8%。PAC较PFS对COD的去除率高约4%。  相似文献   
56.
包气带黏性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佩  李阳  孙颖  谢振华  刘颖超 《现代地质》2016,30(3):688-694
包气带土层是保护地下水的天然屏障,在阻控、拦截氮素污染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地区包气带土体进行定水位入渗的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土体对于氮素的去除能力和包气带的截污容量。试验中采用了蒸馏水、再生水和河水3种不同的水源。试验结果显示,张家湾包气带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强的截留和防护能力。对氮素的去除过程具有分段性特征,经历了较稳定和波动下降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稳定阶段是计算柱体去除能力的关键,提出了考虑滞后区间的时段去除率计算公式。水源对柱体的渗流速度及初期的吸附解析效应有明显影响。土体对氮素的去除作用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15 ℃左右时所达到的稳定阶段对氮素有极强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57.
胶粒吸附苯酚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废旧轮胎回收后的胶粒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确定胶粒吸附苯酚的性能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胶粒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室温时苯酚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最高可以达到83.19%。苯酚浓度低、温度高、胶粒粒径小及胶粒添加量大,均对胶粒吸附去除苯酚有利。无机盐的存在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8.
针对太湖水体交换周期近十余年发生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1986—2018年太湖水文巡测、汛期水文巡测数据以及太湖流域沿江城市引水量、流域降雨量变化数据,基于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太湖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及原因,并对交换周期变化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有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入湖水量增长30.8亿m3/a.水体交换周期显著下降,2007年以后约为184 d,相比2007年前下降了26 d.太湖流域及各水利分区近70年来,除去2015和2016年,降雨量无显著变化,主要入湖区下垫面变化造成的入湖水量增加估算在每年2.0 m3左右.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与沿江口门引水量明显相关.相比2007年前,沿江口门引水量年均增长28.9亿m3/a,而这期间太湖入湖水量增量与这一引水有关.入湖水量的增加开始影响太湖存在的“西浊东清”水质结构,水体交换周期缩短会使东西太湖水质出现均化的现象,东部太湖水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输海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很多来源于大豆加工废水。文章研究了絮凝法对大豆加工废水的处理情况。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用量大但处理效果一般,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而且处理效果很好,而其中聚合硫酸铁的处理效果最理想。在室温条件下,调节废水pH值至7时,PFS的最佳投加量是2.5g/L,蛋白质去除率可达60%,絮凝反应时的操作条件是快速搅拌(150rpm左右)1min,之后慢速搅拌(50rpm左右)5min。  相似文献   
60.
2019年4~10月,以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该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出水口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利用进水口和出水口水体中Mn、Fe、Cu、Zn、Cd、Ni、As和Cd离子含量,计算人工湿地对这些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中Fe离子、Mn离子、Cu离子、Zn离子、Ni离子、Cr离子、As离子和Cd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4.63%、57.24%、52.82%、47.44%、44.74%、42.42%、41.94%和33.33%;夏季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于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