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三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双排配筋剪力墙和单排配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设计了1个1/3缩尺的三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配筋,另一侧墙体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退化过程、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在墙体的配筋率相同情况下,由于单排配筋墙体钢筋的间距相对于双排配筋墙体钢筋间距小,其首先约束混凝土裂缝的几率更大,其平面内的抗震性能优于双排配筋剪力墙;由于剪力墙的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单排配筋剪力墙平面外的性能也可满足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42.
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并采用双排配筋剪力墙.笔者提出了单排配筋剪力墙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及构件的抗震试验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单排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概况,将其与传统的砖墙进行了抗震性能比较,给出了其适用范围,提供了其抗震构造措施.研究表明,这种单排配筋剪力墙可以用于多层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743.
对两个1/6缩尺的开洞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了偏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其中包括一个普通开洞混凝土核心筒和一个内藏钢桁架开洞混凝土组合核心筒。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个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破坏特征以及抗震机理。试验研究表明,在偏心水平荷载作用下,内藏钢桁架开洞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比普通开洞混凝土核心筒抗震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44.
钢筋混凝土框架角节点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角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调查了高强度节点箍筋、双向加载等对节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节点强度试验值为规范设计值的85%左右,设计式应导入强度降低系数。高强度箍筋对节点强度提高影响很小,在节点强度设计时可忽略不计。双向加载的节点强度只有单向加载时的80%,节点抗震设计时角节点应作为所有边节点中最不利情况考虑。楼板虽然可以提高梁的强度及刚度,但对角节点强度及最大荷载后的节点延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45.
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在工程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简英  王健  吴京平 《岩土力学》2006,27(2):332-335
阳江核电海工一期东平台防护堤设计和施工采用了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该方法保证了东平台防护堤堤身的落底宽度与深度,成功地解决了水下宽平台的形成问题,并有效地减少了理坡工程量,是爆炸处理软基技术新方法在防波堤的设计和施工中成功应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746.
胡昕  周宇泉  洪宝宁  闵紫超 《岩土力学》2006,27(Z1):505-510
工程土体在宏观上所表现出来的非连续性、不均匀性和非确定性等复杂特性,取决于土体微细结构的非连续性和非确定性。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微细结构观测试验,获取黏性土在受力条件下微细结构特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黏性土在连续受力过程中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并将其与土体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相结合,从而解释和把握基于细观结构层次上的工程土体特性。  相似文献   
747.
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鲍超  方创琳 《中国沙漠》2006,26(6):1033-104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三生”用水结构,通过“三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48.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1,自引:20,他引:61  
本文设计实现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动反应的主要规律,由于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软土地基中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远小于刚性地基上不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例则远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软上地基对地震动走滤波和隔震作用,由于上部结构的振动反馈,基底地震动与自由场地震动不相同,上部结构柱顶加速度反应主要由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组成,平均分量次之,而弹性变形分量很小,桩身应变幅值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形分布,桩上接触压力幅值呈桩顶小,桩尖大的三角形分布,试验表明,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对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很是显著的,本试验为验证理论与计算分析的研究成果,改进或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9.
利用同步卫星进行中日双向时间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同步是高精度授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同步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可最大限度地消除路径因素对时间同步的影响,并且可准确,适时地得到高精度的比对结果。国际计量局(BIPM)为改善世界范围内时间同步,提出了全球双向卫星时间传递(TWSTT)计划。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CSAO)和日本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GRL)所进行的双向卫星时间传递经过一年的工作,已经得到了较好结果,进一步的分析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50.
高温后大理岩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石  许金余  白二雷  支乐鹏  陈腾飞 《岩土力学》2013,34(12):3500-3504
为了研究高温处理后的岩石材料在冲击加载速率作用下的动态劈裂拉伸性能,利用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设备对经历不同高温作用冷却后的“大理岩”平台巴西圆盘试样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作用下的径向冲击试验。研究了高温后大理岩的动态劈裂拉伸强度及动态劈裂破坏形式随温度和冲击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静态劈裂拉伸强度相比,经历不同高温作用冷却后,大理岩的动态劈裂拉伸强度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冲击加载速率强化效应,同一冲击加载速率作用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动态劈裂拉伸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高温后大理岩的动态劈裂破坏形式受到冲击加载速率和温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