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70篇
地质学   64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断层旋性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吴瑾冰 《地学前缘》2001,8(2):247-252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于由构造分段求震级来说 ,在遇到不同的横交断层作为分段点时 ,还需考虑将来发震时始破裂点的位置以及发震断层的旋性 ,不然就会造成对震级估计不足 ,继而成为抗震建设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在主震后为了预报余震的强度 ,可应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理论 ,应用时必须知道断层类型和旋性。对于走滑断层来说 ,左旋余震弱 ,右旋余震强。例如 1997年藏北玛尼 7.5级地震 ,余震仅为 5 .3级 ,震级偏小 ,因主震为左旋的缘故 ;1976年唐山 7.8级地震 ,余震可达 7.1级 ,因主震是右旋。对于逆断层来说 ,上盘错动方向在当地子午面左侧者余震强度大 ,在右侧者余震强度弱。据此讨论了 1999年台湾南投 7.6级大震余震强度达 7.1级是因为主震为逆断层 ,上盘向西错动。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了岩石破裂的两阶段模型。在第一阶段,裂纹或局部的破坏是互不相关的,与以前含裂纹的负载相应,在岩石内随机萌生。随着岩石中损伤的累积,大丛集的空间上密集的裂纹和局部破坏区发育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在裂纹群扩展到足以形成更大一级破坏(第二阶段)岩石裂纹的地方先出现临界破坏密度。通过统计分析可知,空间上邻近的裂纹群内出现裂纹相互作用和协同裂纹时,裂纹群的最初发育是以业已存在的裂纹群中的随机变量为基础进行预测的。这样,模型中不稳定的第二阶段的开始可从随机的、不相关的破裂的产生中计算出来。本文提出的模型综合了固体强度的动力学概念(时间相关)岩石的分散等级结构及导致破裂增加的裂纹群。该模型的优点是对于包括地震过程在内的大范围尺度级别的破裂过程它都是正确的。引入了裂纹等级(裂纹大小)概念,提出了裂纹集结作用和破裂过程从一个级别向另一个级别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3.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液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压实不均衡和生烃,特别是生气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主要机制。根据超压顶面的几何形态、超压的发育机制、超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可将超压系统分为封隔型超压系统和动态超压系统2类。超压流体的排放包含2个层次:从超压泥岩向邻近输导层的初次排放和从超压系统向上覆常压系统或相对低超压系统的二次排放。封隔型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主要通过周期性顶部封闭层破裂进行,动态超压系统的流体排放可能主要通过断裂或其它构造薄弱带、超压顶面隆起点和超压系统内构造高点处的水力破裂集中进行。超压盆地油气倾向于在静水压力系统富集,并具有幕式充注特征,但超压系统既可发育商业型油藏,也可形成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134.
巴卡.  M 《内陆地震》1996,10(1):79-85
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变形及破坏试验,研究断裂形成过程中的声发射记录(AE),以找到能解释地震前兆现象的方法.另外,对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及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5.
陈祥熊  袁定强 《地震学报》1996,18(2):145-155
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该次大震的震源破裂特征,论证了该次地震属大陆架板内地震性质,并依据该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性特征,论述了北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活动特点,并对东南沿海地震形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6.
地震破裂过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形变破裂和激光全息光弹实验,结合断裂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地震破裂过程的三个方面:1.地震破裂的力学机制;2.地震破裂的应变特征与运动过程;3.地震破裂过程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震破裂过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以及探讨了它们与地震发生。前兆和余震迁移的密切关系。此项研究为活动断层分段研究和地震预报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7.
由环境应力值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根据位错理论,采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在导出了平均震源速度谱的基础上,导出了用地震波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中国和邻区大约1000多次4级以上中强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并把τ_0≥10MPa的地震看作是高剪应力值地震。自1987—1991年5年内,我国及邻区共发生M_s≥6.0的强震45次,和160余次高剪应力中强地震(M=4.0-5.0,τ_0≥10MPa),大约有1/4的强震和1/3的高应力值地震发生在台湾地区。说明台湾地区是一个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新疆的喀什—乌恰—乌什地区也是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我们对发生在其地区的强震,向前追溯了环境应力值τ_0的变化。发现有11个强震事件(约占全部事件80%)在震前1—5年内,在以强震为圆心,半径为200km范围内(个别略远),均有1—2个或多个高应力值地震出现。说明当高应力值地震发生时,该地区环境应力在增高,它可以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据此,推测了今后3年内大陆强震发生的可能地区是:①中印缅三国边境地区;②西藏波密地区;③青海北部到宁夏北部地区;④新疆伊宁地区;⑤纵贯新青藏90°E±2°线地带;⑥晋北忻州地区;⑦苏北及黄海地区;⑧山东长岛地区。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