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觉学红层滑坡发育于向斜北东翼形成的反向坡,是近年来依托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灾害地质调查在新厘定的“藏东昌都红层区”发现的典型红层滑坡。为厘定其成因,以基础地质为切入点,进行了详实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侏罗统东大桥组(J2d)紫红色、灰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砂岩。地层内发育与区域构造活动配套的轴面劈理(S1)、“X”型共轭剪节理(S2、S3)和层间剪切劈理(S4)。文章从沉积环境控制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域构造演化制约斜坡结构与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和地下水及重力作用加剧斜坡失稳等角度,提出觉学红层滑坡形成于内外地质营力耦合的失稳机理,对区域红层滑坡防治和川藏交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2.
碳酸盐岩风化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大气与土壤CO2汇效应, 受生态系统因子驱动与全球变化影响, 岩溶地区碳汇具有地表和地下双碳汇特征。简要介绍岩溶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 论述岩溶碳汇的相关科学问题和主要进展, 分析岩溶增汇潜力与土地利用变化, 进一步提出基于岩溶关键带理念的碳酸盐岩风化过程概念模型。碳酸盐岩风化产生的碳汇可能是全球碳循环"遗漏碳汇"的贡献者, 同时具有缓解土壤CO2向大气释放的作用, 进而成为全球碳循环模型中"土地利用变化项"(ELUC)的重要调节者(减源效应)。碳酸盐岩风化过程能快速响应短时间尺度变化环境因子, 是岩溶关键带中连接生物、水文与地球化学过程的核心驱动机制。岩溶碳循环可理解为是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延伸或横向组成部分, 共同组成岩溶地区完整的陆地浅表层碳循环系统。碳酸盐岩风化对大气CO2浓度上升的负反馈效应, 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 蕴藏着巨大的岩溶固碳增汇潜力。应加强土壤CO2季节及其区域变化监测与研究, 构建基于土壤CO2与流域水化学指标相关性的反向模型, 为估算区域碳汇本底、评估年际碳汇增量与潜力提供更加清晰且有效的岩溶增汇方案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