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1篇
  免费   2541篇
  国内免费   1815篇
测绘学   604篇
大气科学   839篇
地球物理   5411篇
地质学   4674篇
海洋学   772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1295篇
自然地理   1037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衡山界牌倾滑韧性剪切带(以下简称该带)的分带、变形特征、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对该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该带的变应程度和位移量,并探讨了该带的成因及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1997年11~12月在广东台山市三合镇附近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1级小震群的活动特征、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机制解,并将其与1970年7~12月发生的最大震级为40级的台山震群进行了对比,计算了两次小震群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997年震群具有前兆震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析了龙门山陆内俯冲带两侧岩石圈的强度结构特征及在侧向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过程。盆地岩石圈中高强度层厚而紧凑,显示了较好的整体高强度性;造山带岩石圈上地壳具高强度,其下为低强度层。在侧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变形主要发生于造山带一侧,最可能的变形方式是其脆性上地壳出现倾向后陆的逆冲断层,盆地岩石圈沿此断层俯冲,挤压其下部的低强度层,使之发生韧性增厚变形。  相似文献   
994.
大地测量在研究青藏地壳运动及其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GPS和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扼要地介绍了重力与内部构造关系,大地水准面的场源与其动力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了利用重力与形变资料研究青藏地区的现代地壳运动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5.
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吴传璧  施俊法 《地学前缘》1998,5(2):185-194
阐明了上置晕的术语概念,指出文献中术语运用的失当之处,归纳出以上置晕为基础的各类隐伏矿化探方法。按传统的观念,上置晕主要是由不同形式的水迁移作用造成的。地气法、MFE法和离子晕法的出现,揭示出在覆盖层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元素迁移机制,即元素以非常细小的固相微粒随地气流迁移。一系列实验和实测结果表明,这种固相微粒可能是纳米粒径的物质,它们具有类气相的性状,故可将这种迁移机制称为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这一机制可以说明按传统机制难以解释的现象,对相应化探方法的研制、改善和应用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流体(水)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DD模式和IP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水)扩散造成失稳的想法。对孕震过程的四个阶段给出了初步的定量讨论,突出了流体(水)的作用。以波速比前兆为例,求出了孕震时间的计算公式,发现孕震时间和余震区特征长度的平方并不严格成正比,可能含有一个三次因子。在作了适当近似和简化后,本文以实际数字对所求得的公式作了检验,计算结果和经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岩石标本压力实验中自然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4×4×8厘米的岩石标本抽真空浸水,使之水饱和,沿长轴方向加压,用JC-A型电子自动补偿电测仪测电位(平行电位Va,横向电位Vb,对穿电位Vc),用Y5D-2型动态应变仪测标本的纵横向应变ε1和ε2以及压力F,用压电晶体测标本的微破裂,全部七个量由SC-16型光线示波记录仪自动记录,详见文献[1]、[2]。 文献[1]曾指出:(1)凡有引起压力降的破裂发生,同时就有电极间电位差(以下简称电位)的突变;在这样的破裂发生之前,几乎所有标本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出现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998.
浑河断裂带在前震旦纪就开始活动,中生代时期活动剧烈,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初、浑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更为频繁强烈。本文主要讨论浑河断裂带自沈阳至清原县草市地段从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的一些形迹  相似文献   
999.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了哈斯克尔(N.A.Haskell)的有限长度的运动断层模型和安艺敬一(K.Aki)的所谓ω2模型(他的模型用了一个指数衰减函数作为位错速度的自相关函数),略去了一些次要的因素和项,考虑了与烈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计算烈度分布的模型。用此模型和震源机制工作给出的震源参数,计算了四个典型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同实际观测的烈度分布比较,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我们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许多实际的烈度分布(而有些是从地质构造角度无法解释的),而且可以用于计算大面积的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根据固体物理的一般原理和矿物物理的一些实验结果,评述了某些固体物理现象在探查固体矿产方面的应用.这些现象包括:1.在某些波段上电磁波或弹性波与岩矿的相互作用;2.岩矿的震磁效应;3.某些矿石的半导体特性;4.磁共振效应.为了作此分析提出了这些现象在用于探矿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