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392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107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11.
《干旱区地理》2007,30(4):578-578
“新疆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课题启动会于2007年6月在新疆鸟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吐尔逊主持,来自生态学、林学、地理学、水文水资源及管理等领域的11位专家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陈亚宁研究员分别就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2.
王芳  夏丽华 《东北测绘》2002,25(3):12-1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建模方式,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期望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为二龙山水库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可持续的景观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太湖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 1998年 1— 12月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此间太湖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 0 .73MJ· m-2· d-1,大于临近的上海 ;紫外辐射瞬时极大值为 5 0 W· m-2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年平均值为 6 .2 % ,也比上海要大 ;其年变化特征与上海相同 ,夏季大冬季小  相似文献   
11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脆弱带遥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8个典型样地的植被指数取样实验和图像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样地植被指数随着水、热因子的季节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绿波推移”和“景观更替”规律。在中国东部湿润的季风区(样地1-3),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月平均植被指数与月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发现降水相对丰沛的地带,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成为植被生长和变化的自然限制因子;而在中国北方森林-森林草原-典型昌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带上,随着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地区)干湿条件的更替,月平均植被指数与降水多寡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8个样地上都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即定向风的分布与植被指数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逆相分布的“套合关系”。尤其在时间上有相逆套合关系,这正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和沙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本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我国陆地不同经纬度带生态系统脆弱季节和累积时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5.
地质科学研究要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开拓地质多样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黄土研究经历了发现研究、比较研究和目的研究3个层次阶段,今后需要加强目的研究.中国已有条件从黄土所保存的各种信息,以揭示新生代以来全球干旱化的机制、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为目的,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研究,提出黄土"地质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基础研究方面,讨论了1)黄土序列连续性和间断性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问题;2)黄土全球分布形成机制一元论问题;3)黄土地貌形态与地壳运动表现问题.应用研究方面,讨论了1)健康与黄土区域地球化学与地质生理学(GEOPHYSIOLOGY)问题;2)建设城乡与黄土地质生态结构问题;3)农业与黄土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评价(REGIONAL ECOSYSTEM ASSESMENT).认为在黄土研究中会遇到社会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挑战,但关键是科学工作者自己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6.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化设计原则、内容、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认为模式优化设计包括5大原则,即区域适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与市场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农业生态系统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设计、产业结构设计、时空结构设计、食物链网设计、环境与生态形象设计、物质与资金投放和输入输出设计、技术体系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及系统集成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系统环境辨识、系统诊断、系统模型分析和方案设计、系统评价和方案选优、系统运行及反馈修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7.
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应用1982-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1类,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多年平均状态下,植被生态系统NDVI水平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年内变化上,温度对植被生态系统季相变化化起着比降水略大的作用,年降水量造成了植被季相响应的差异,在年际变化上,分别研究了4个季节和整个生长期尺度上的关系,一般情形为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年际波动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季节)对气候的变化响应方式也不同,发现在植被的生长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被生态系统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方式相反;同时存在2个植被-气候敏感区,分别为我国北方的典型草原到森林的过渡区和云南中部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18.
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分析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 ,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集水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截流村土地利用自 6 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有林地增长约 30 % ,有林地分布在丘陵坡顶、陡坎和地边 ,与农田形成镶嵌格局 ,由此构成的农林复合系统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缓减了农村燃料、饲料、材料和肥料的不足 ,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 ,初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9.
详细阐述了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指出旱地子系统是该区问题最多而又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子系统。通过分析旱地聚土免耕法的功能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得出它是川中丘陵区旱地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的技术依托。同时也提出了旱地聚土免耕生态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四川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 ,生物组合类型多样 ;合理建造坡坎生态系统是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功能显著 ;优化利用坡坎生态系统是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