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392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107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Mountain ecosystem,on the earth,has plent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Himachal Pradesh all the rivers are snowfed and therefore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These resources have been supporting enough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 through introducing hydropower projects since the last decade. However,every developmental activity has its own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ue to the fragile nature of topography and delicacy of ecology of the Himalaya,it results in lot of disturbances because of high degree of human interferences like construction of major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increased ext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such as landslides,rock fall and soil erosion,have mainly due to alike developmental interventions in the natural ecosystem. So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such impacts of the hydropower projects have mainly been on the environment in various forms but natural hazards have been frequent ones. The present study,therefore,focuses mainly on the Parbati Stage Ⅱ (800 MW) and the Parbati Stage Ⅲ (520 MW) hydropower projects; both of which fall within the Kullu district of Himachal Pradesh. Based on the perception survey of the local communities,the existing land use pattern,status of total acquired land of the residents by hydropower projects,frequent natural hazards and resultant loss to the local communities due to upcoming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surrounding to the Parbati Stage Ⅱ and Ⅲ have been analysed in the paper. Also,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se adverse impact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se projects in eco-friendly manner in the mountain context.  相似文献   
152.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评价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该区湿地总面积为2 929.76 km^2,与1992年相比,增加354.26 km^2,湿地斑块总数增加120个;滩涂和苇草地面积减少,但仍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景观类型;1992-2004年黄河三角洲区域非湿地与湿地之间面积转化剧烈,主要表现为非湿地转化为苇草地、水库,面积分别为324.90 km^2和189.16 km^2,而湿地类型之间面积转化相对较小。对该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性评价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结构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对其主要服务———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会加剧该区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使濒危物种的保护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3.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地理学报》2019,74(11):2401-2410
社会—生态系统(SES)由社会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构成,具有不同于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单独具有的结构、功能和复杂特征。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旨在通过适应性的社会权利分配与行为决策机制,使社会—生态系统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保障人类福祉。适应性治理理论的形成受到“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韧性”和“治理”3方面理论的影响,并为“转型治理”与“协作治理”提供了建构基础。该理论具有以下3个主要目的:① 理解和应对社会—生态系统多稳态、非线性、不确定性、整体性以及复杂性;② 建立非对抗性的社会结构、权利分配制度以及行为决策体系,匹配社会子系统与自然子系统;③ 通过综合方法管理生态系统,使其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因此,面对人类行为主导地表过程的“人类世”,实现适应性治理有助于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鉴于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处于迅速变化时期,且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复杂,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① 理解耦合系统的多元互动过程,增强适应能力;② 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③ 提高环境变化背景下理解和预测系统动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4.
《国土资源》2007,(2):F0002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淡水沼泽、沼泽森林、盐沼和盐湖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调节径流、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美化环境等多种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155.
榆林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农牧工矿交错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3期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分析评价了该地区近14 年土地利用变化、成因以及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1999、2002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牧草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外,其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量为352 350 hm2,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减少285 765 hm2;减少面积最小的是水域.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自然环境背景下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尤其是政策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8年的150.6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1.99亿元,增加了21.34亿元,这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在提高.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废物处理和水分供应的价值最大,对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海洋溢油污染对生物群落和种群的影响及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溢油污染带来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它能够改变或破坏海洋环境中正常存在的生态系统。溢油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初步影响是造成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度、均匀度下降,进一步则是敏感物种消退,另一些机会物种大量繁殖,群落结构受到扰动。受到溢油污染后的生物群落的变化和恢复过程通常呈现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溢油作为一种外来的扰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强行加注了一种相对统一的发展模式,生态系统会经历一些优势种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种群数量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系统变得敏感脆弱,生态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文对国内外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今后应大力开展海洋石油污染调查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7.
目前,青州市地质公园建设顺利通过省专家团评审论证,该公园被正式认定为省级地质公园。专家组经考察后认为,青州市地质公园自然风景优美、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特别是仰天山“天然森林公园”内,大量的地表岩溶形态与地下洞穴系统以及岩溶沉积堆积组成的岩溶建造,含信息量大,连续性好,组合性强,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建设条件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58.
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学科以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为核心,通过研制生态系统观测和模拟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探索解决区域性/大尺度生态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监测生态系统变化,认知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推动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理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态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建设、应对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国华北平原农业区、南方红壤丘陵林业区、青藏高原农牧区以及黄土高原区等典型区域开展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与模式的集成与创新研究,着力解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大生态学问题,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生态系统生态学学科前沿,着重在① 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模拟与信息管理,② 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③ 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机制,④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⑤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等五大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生态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和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  相似文献   
159.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被誉为蓝色的领土,是最重要的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海域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人们利用海洋技术手段的发展,海域将具有更大更重要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近代以来,所有产生世界影响的大国可以说都是海洋强国,都非常重视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国家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投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波涛。因此,在法律上完善海域物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0.
基于视点的细节层次模型对于提高三维GIS中地形模型的漫游速度以及减少地形模型的数据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地形模型的漫游速度,开发与视点相关的细节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推导细节层次模型的误差计算公式,建立误差受控的细节层次模型,同时缝合漫游时细节层次模型中的缝隙现象。试验结果表明,误差受控的细节层次地形模型对于减少三维漫游过程中几何数据的装载量和提高漫游速度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