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2.
王思恩 《地质学报》1999,73(4):289-301,T003
冀北,辽西地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的叶肢介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古叶肢介群落,通过叶肢介化石埋藏学,形态功能学和现代化叶肢介生活环境的研究,对古环境进行了重塑,文中讨论了古群落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与地位,并着重论述了叶肢介群落的演变和古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群落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3.
孔令阳  羊向东  王倩 《湖泊科学》2017,29(3):730-739
高山湖泊吉仁错位于川西高原树线以上,受现代冰川融水补给影响.通过吉仁错沉积钻孔~(210)Pb/~(137)Cs定年和沉积枝角类和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高分辨率重建了近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和环境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尽管过去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一直以沿岸种为主,但仍经历了3个明显的变化阶段.1850 AD后,枝角类组合中Alonella nana、Chydorus sphaericus和Pleuroxus sp.的增加、以及Alona rustica和Alona guttata丰度的下降指示了水温和水体pH值的上升.1900 AD后枝角类通量的增高并不同步于组合的变化,指示了湖泊营养开始增加,这种不一致的变化分别代表了大气氮沉降和区域气候变暖的影响结果.多指标综合分析得出,过去150 a来,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沉降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流域冰川融水过程和植被土壤过程),较深刻地影响了湖泊物理过程(水温升高和无冰期加长)、营养过程(氮、磷营养升高)和酸碱平衡过程(碱性增强),改变了湖泊生物的生长季节,并通过促进藻类发育,最终引起了湖泊枝角类群落组合的变化和生物量的增加.1945 AD前后吉仁错枝角类与藻类群落结构和湖泊环境的同步变化,响应于持续增温背景下多环境过程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4.
李秀美  侯居峙  王明达  徐磊 《湖泊科学》2021,33(4):1276-1288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厘清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制定社会的适应政策非常重要.目前的研究手段如现场观测和围隔实验等可以很好地揭示湖泊生态系统在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演替和变化过程,但是不能提供历史时期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古湖沼学可以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青藏高原中部无鱼湖泊达则错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岩芯西藏拟溞(Daphnia tibetana)残体丰度和总烯酮含量重建该区过去1000年的浮游生物记录;利用总氮、总磷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过去1000年湖泊营养盐以及有机质变化记录;结合烯酮不饱和度重建的古温度记录,探讨达则错过去1000年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发现达则错湖泊生态系统尤其是生产力在自然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存在显著变化.在自然状况下,较高的湖泊初级和次级生产力发生在温度较低和湖水营养盐浓度较高时;而在过去150年,达则错湖泊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湖泊生产力发生相应变化,较高的湖泊生产力发生在温度较高时期,其主要受由人类活动带来的营养盐元素浓度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达则错湖泊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85.
广西田林县龙江垌见晚石炭世的珊瑚格架礁,分三层旋回式生长于海百合碎屑滩上。造礁生物为丛状群体珊瑚Diphyphyllum sp.,附礁生物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藻类和有孔虫。造礁生物种群间仅是共同栖息生存,缺乏长期、稳定、复杂的生态关系,礁体生物群落成熟度低,除Diphyphyllum sp.搭建格架外,缺少其他造礁方式,在当时多变的水动力条件下,只形成了未成熟的层礁。对于龙江垌珊瑚礁生态特征形成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石炭纪中期全球地质构造变化影响、微生物群团和藻类造礁作用不明显、海百合的强大竞争作用使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抑制、Diphyphyllum sp.生态特点使其造礁能力差。  相似文献   
86.
The Huadu flora of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contains the lepidodendrid Lepidodendron shanyangense Wu et He, its putative rhizophore Stigmaria cf. ficoides (Brongniart) Sternberg; sphenophyte s.l.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Brongniart) Stur; bowmanitid Sphenophyllum tenerrimum (Ettingshausen) Stur; pteridophyll Sphenopteris sp. of uncertain taxonomic position; undetermined ferns gen. et sp. nov.; lyginopterid pteridosperm Rhodeopteridium hsianghsiangense (Sze) Zhang, Zhao et Wu, a trigonocarpoid pteridosperm represented by fronds and isolated pinnules of Paripteris gigantea (Sternberg) Gothan, male fructifications of Potoniea sp., and seeds of Trigonocarpus sp. Ecologically,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Visean) Huadu vegeta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1) a near-shore hydrophilous "community A" with predominating Archaeocalamites and Rhodeopteridium; and (2) a wet forest "community B" with predominating shrubby trigonocarpalean pteridosperm Paripteris gigantea (Sternberg) Gothan and tall tree-like lepidodendrid Lepidodendron shanyangense Wu et He. The Huadu vegetation was physiognomically similar to present-day low-latitude mangrove forest.  相似文献   
87.
土壤次生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古环境意义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壤次生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是反映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其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别受土壤CO2中C同位素组成和大气水的O同位素控制。在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次生碳酸盐δ^13C就主要受当地植物类型(C3植物和C4植物等)控制。土壤次生碳酸盐样预处理中剔除土壤中原生碳酸盐以及有机物污染尤为重要。土壤中次生碳酸盐C、O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土壤发生学、古气候恢复、古生态重建以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但解译时可能受应用年代范围、成岩作用、原生和次生碳酸盐混杂、土壤碳酸盐多元发生等因素影响,其应用机理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主要分布于鲁西蒙阴盆地上侏罗统三台组、辽西金—羊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冀西北尚义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后城组(原阎家窑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甘肃下白垩统河口群。各地风成砂岩均具高角度大型—巨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分选较好—好,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等沉积特征。对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赋存层位以及风成砂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对比,将风成砂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即基末利期—贝利阿斯期、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和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且从鲁西到甘肃风成砂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通过上述5个地区风成砂的古风向研究发现,当时西北风盛行,古地磁研究显示风成砂岩发育于N25°—N45°之间区域。根据当前全球风带分布特征,认为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西风带上,为行星风系所控制。通过对比南半球同期风成砂岩古风向研究,提出全球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均处于西风带上。结合风成砂及相应层位沉积特征、沉积环境的研究,初步推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N30°以北地区为干旱寒冷气候,而N30°以南地区则干旱炎热,华北北部整体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环境,山间盆地发育,火山活动频发。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的演替过程与风成砂沉积相耦合,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9.
豫西南中新生代古地理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祖杰  周旗 《河南地质》1997,15(4):270-277
豫西南地区曾经是恐龙生活的“家园”。本文根据区内地层发育和出露特点,结合地壳活动规律,对豫西南中,新生代自然古地理环境进行初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对展示中生代恐龙的自然生态,生活环境,揭示恐龙演化规律和灭绝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