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430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测绘学   826篇
大气科学   1078篇
地球物理   882篇
地质学   3474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540篇
自然地理   70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拉分盆地是一种与走滑断裂带密切相关的特殊拉张构造,因其重要的构造意义,及其与火山活动、中小地震群集、特殊的成矿作用间的伴生关系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拉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缺少对盆地演化中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的研究。基于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断裂扩展方式的理想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离散元的颗粒流方法,揭示纯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断裂扩展和连接过程,为拉分盆地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根据主走滑断层与块体运动方向的夹角不同,建立不同的张扭性拉分盆地模型,系统研究张扭性盆地的断裂扩展和演化机理。将上述理论研究结果与死海盆地等经典拉分盆地实例相结合,探讨了死海盆地、土耳其Cinarcik盆地、哥伦比亚El Paraiso盆地等的形成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方式。   相似文献   
992.
993.
神经网络是一种重要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数据建模、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强大能力.然而,神经网络的数学基础和物理解释仍然十分不足,模型内部复杂性使得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限制了神经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解释神经网络的行为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目标是从声波偏微分方程和有限差分方法出发设计一个声波神经网络结构,该方法将一阶声波方程转化为基于有限差分的离散化声波方程,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格式与神经网络传播函数具有近似的数学表达形式,可以构建一种基于声波传播物理模型的神经网络.声波神经网络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压力-速度耦合结构和层间跳跃连接的神经网络;(2)主变量-伴随变量双流网络结构改善了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从声波偏微分方程和有限差分算法出发建立的声波神经网络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清晰的物理解释,为在数学和物理方法框架内提高网络性能提供了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声波神经网络在CIFAR-10和CIFAR-100数据集的图像分类任务中性能有明显提升,优于传统残差神经网络.偏微分方程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994.
魏雷  刘晓平  朱竑  杨蓉 《地理学报》2024,(4):1068-10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特定社区、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地方性是非遗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非遗的地方性不仅被本土要素塑造,更是被超越本土的不同物质、知识技术和观念符号等共同建构。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了3个服饰品牌对珠三角地区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的地方性表征。研究发现,由于在跨地方网络中的位置性差异,各个品牌采用不同的尺度策略形成了关于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地方性的多种叙事。具体来看:(1)本土化策略将品牌主理人的本土身份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领域相对应,将传统非遗所包含的历史、气候、资源、文化等关键地方性要素定位为品牌市场运作的核心竞争力;(2)多重再地化策略是品牌在本土、区域和全球的多重尺度上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各层面机会进行品牌运作,同时将非遗实践与多尺度的议程连接起来;(3)地方杂糅策略在世界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融合了不同地方的理念、话语和知识,将非遗实践塑造为全球多元文化的杂糅景观。本文诠释了在非遗实践中尺度是非层级的、网络化的。相应非遗的地方性是关系化的和情境化的,不是由边界所限定而成,而是被非遗实践所创造的地方之间的关联所塑造。  相似文献   
995.
麻学锋  陈进 《地理学报》2024,(4):1007-1026
揭示旅游城镇化与居民幸福水平的适配关系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旅游城镇化与居民幸福水平适配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数列匹配度、地理探测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2007—2021年湘西地区适配时空演变及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城镇化与居民幸福水平适配度均值为0.417,处于勉强适配水平并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存在马太效应;(2)适配度核心极化特征明显,形成以永定区、武陵源区、吉首市、凤凰县四大区县为核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表现“北高南低”“极化领跑、共同发展”“中心—边缘”的空间特征,高适配区县需要发挥其带动作用推动地区均衡发展;(3)适配度主导驱动因子为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城镇化和居民幸福水平与适配度在高水平与低水平区域呈现空间一致性,同时适配发展地区与旅游城镇化和居民幸福水平均值呈聚集状态;主要适配路径为社会治理,次要路径为分配公平。研究在理论上为提升居民幸福水平提供了旅游地理学的解释,为制定差别化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在不影响扇贝个体生存状态的前提下,采用擦拭法和室温裂解相结合的方式在20 min内即可获得个体基因组DNA。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擦拭材料(棉签、滤纸)和不同擦拭部位(外套膜、鳃丝、内脏团)的核酸提取效果,评估了本方法在贝类基因分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用棉签、滤纸2种材料擦拭扇贝的鳃丝、内脏团或外套膜组织均能获得主带清晰完整的基因组DNA,且不影响扇贝的存活状态。在3种扇贝中采用棉签擦拭法的DNA得率均高于滤纸法,以这2种方式获得的DNA为模板进行SSR和SNP标记分析,能获得均一稳定的扩增条带,SSR标记分型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进行扇贝基因型分析的非损伤性DNA提取方法,为贝类全基因组选育和珍稀贝类资源的种质保护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的疗效。方法:将80 例HBV ACLF(早期、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滴灌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Alb、P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TBil、P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HBV ACL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肝脾肾论治微血管性心绞痛(MVA)的经验。肖教授认为,MVA多与情志相关,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临床辨证应以“心”为中心,脏腑辨证为主体,气血津液辨证为补充。肖教授坚持采用“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建立“国学病房”,倡导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患者精神世界。并将“语言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疏导患者情绪,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同时肖教授还注重饮食、运动的综合调摄,建立“素食病房”,改变患者饮食习惯,并教患者其自创的“拍膻中、拍百会、小鸟飞”等养生保健运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 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可有效改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