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周郑 《地理教学》2014,(22):62-63
2014年的2月到6月,我有幸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交流学习了一个学期。学习课程之余,我也游历了台湾的山山水水,接触到了台湾民众的生活。这座曾远在天边的祖国宝岛,在一学期过后显得那么立体和真实,而且此次交流带给我的思考也远没有结束,很多方面都让我感觉到我们与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对于远近的感知首先体现在地理距离上,上海到高雄航线距离达964千米,千里之外,不可谓不远,  相似文献   
42.
乐吧     
《地图》2011,(5):144-144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宝岛台湾自从开放自由行以来,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得以拜访阿里山、日月潭.与热情好客的台湾高山族姑娘小伙儿结识。  相似文献   
43.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3,35(4):616-618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44.
Chin-Jen  Lin  Chun-Chi  Liu  William  H.  K.  Lee  冯静 《世界地震译丛》2010,(2):38-53
2008年3月4日在台湾东北部的N3爆破点实施了两次爆破。第一次3000kg炸药的爆破编号为N3P,第二次750kg炸药的爆破编号为N3。为了记录这两次爆破,我们使用了8个三轴旋转传感器、13个三轴加速度计以及12个装有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的6通道24位数据记录仪在爆破前后几小时进行连续观测。这些仪器安装在距离爆破点250m(1个台)、500m(11个台)、600m(1个台)的地方,其中距离爆破点500m的11个台站形成了台站间距约为5m的中心台阵。除一个旋转传感器外,都得到了量程内的记录。尽管N3P爆破使用的炸药是N3爆破的4倍,但是13个台站记录的N3P爆破的平移加速度和旋转速度的峰值却只有N3爆破的1.5倍。在台站间距大约5m的中心台阵的记录中,我们还发现平移加速度和旋转速度变化很大(百分之几十)。N3P和N3爆破的最大峰值旋转速度分别为2.74mrad/s和1.75mrad/s。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报告台湾这两次爆破的旋转和平移运动记录,并在网上发布以开放访问。Langston等(2009)已经对本次试验的平移加速度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计划未来发表一篇关于分析旋转速度数据的文章。  相似文献   
45.
台湾地区生物礁及其生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昌凤 《古地理学报》2010,12(5):565-576
台湾岛位于亚洲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是在中新世晚期经由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大陆 边缘岛屿。台湾岛形成初期,由于地形陡峭,地表的侵蚀速率高,在高沉积速率的环境中,并不利于碳酸盐沉 积物的形成,因此甚少珊瑚礁沉积,及至更新世和全新世才有比较具规模的珊瑚礁形成。台湾地区的更新世珊 瑚礁主要分布在台湾岛西南部高雄地区和南部恒春地区;其中,高雄地区大岗山、小岗山、半屏山和寿山等地 的珊瑚礁,可能是在逆断层前移的背斜脊高区上沉积形成,或与冷泉碳酸盐提供珊瑚礁发育的硬底质有关。台 湾岛南端恒春地区的珊瑚礁则是在更新世晚期的温暖浅海环境中沉积形成。台湾地区大部分的生物礁于全新世 沉积形成,此时期海平面上升,沉积速率降低,浅海环境适宜,因而有利于生物礁形成;但是由于各地环境条 件的差异,礁的型态也不同;台湾岛南部恒春半岛、绿岛、兰屿、澎湖列岛南部和小琉球等地有较具规模的珊 瑚礁发育,约有造礁珊瑚200~300种;台湾岛东部及澎湖列岛北部仅有块状礁或斑礁形成,造礁珊瑚约有150种;台湾岛北部和东北部浅海则有造礁珊瑚约100种,但因侵蚀作用强烈,并不成礁,属于“非礁型珊瑚群 聚”。另外,在台湾岛西北部海岸则有以无栉珊瑚藻为主体所形成的藻礁。台湾地区各地的全新世生物礁,由于 沉积时间很短,同时受到台湾地区高上升速率与高侵蚀速率的影响,礁体的厚度不足,并广泛被抬升成为海岸 地带的上升礁,且与潮下带的现生珊瑚礁互相连续。台湾岛海域造礁珊瑚的属种特别丰富,高达近300种,约 占全球珊瑚物种的三分之一,主要系因邻近全球珊瑚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珊瑚大三角,而且黑潮流经台湾地区大 部分海域,把热带物种幼苗携带过来,因而造就了台湾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6.
台湾地区复杂构造、高速率的地壳变形以及强地震活动,使其成为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层析成像技术是应用较多的一门地球物理方法,Roecker(1987)很早就利用P波和S波走时成像技术研究台湾地区的结构.随着CWBSN地震台网大量三分量数字地震台站的架设,许多科学家利用这些台站记录的P波和S波走时数据先后反演了该地区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47.
福建省地震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由于属于网外范围,台站分布偏一侧,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一直是个问题。本文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常用定位方法,使用福建省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对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进行定位,并将各种定位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进而找出合适的定位方法用于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48.
段刚 《内陆地震》2015,(1):82-87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接入的台湾地震观测台站,结合福建的部分台站,定位台湾地区地震,分析测定结果与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吻合性。并对用此方法分析地震的时间作大致计算,进而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49.
孙果清 《地图》2012,(1):130-131
清代中期,为巩固疆域,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水平较高的地图被编绘出来。台湾地图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雍正年间《台湾地理全图》传世以后,乾隆朝台湾地图的绘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多种台湾地图长卷。如现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台湾地图》,  相似文献   
50.
我国煤炭资源成煤时代多、分布面积广,蕴藏丰富,资源储量居世界第3位。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显示,除台湾地区外,全国埋藏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但煤炭资源赋存地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总体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