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1篇
  免费   1328篇
  国内免费   2734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1428篇
地球物理   1584篇
地质学   4821篇
海洋学   73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21.
粗颗粒悬移质测验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其为 《水文》2008,28(1):1-6,20
本文根据流速与含沙量分布,研究了悬移质积点法对粗颗粒含沙量测验误差.首先指出无论从输沙率还是从悬浮高度看,粗颗粒悬移质集中于河底,致使水文测验中的一些测验方法(如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等)带有较大的误差.进而分析了各种测法对粗颗粒的相对误差,并且随着颗粒变粗,误差愈来愈大,以致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在水库下游河道冲刷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必须重视研究和调整测验方法.最后通过与长江委水文局在沙市及监利两水文站试验结果对比,证明本文理论上的分析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2.
加权核密度估计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进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洪水频率的分析计算;运用统计试验方法,同目前广泛认同的参数估计方法中线性矩法相比,结果表明:线性矩法及加权核密度估计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相当,但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较线性矩法好.最后还与普通的非参数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加权核密度估计方法推求出的设计值的无偏性及有效性都较好;尤其是有效性精度较高.因此,加权核密度估计是一种有应用和研究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蚀变岩是工程中少见的软弱岩类,在西南某重大水电工程中,蚀变岩处于工程的重要部位,为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对蚀变岩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孔隙度不同的饱水蚀变岩进行系统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总结分析,提出了蚀变岩三轴压缩下破坏前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3大类,破坏后应力-应变曲线亦可分为3大类的形态模式.并得出结论:蚀变岩的破坏类型受围压与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给定的12 MPa围压下蚀变岩以脆性破坏为主,只有孔隙度大于16%且围压大于4 MPa时才有可能进入脆-延转换状态,且脆-延转换围压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临界状态应力比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4.
随着人工养鲍业的迅猛发展,陆上工厂化养鲍也在全国沿海各地普遍兴起,为了深入地研究生态系养殖,进一步提高工厂化养鲍设施的利用率和人工养鲍的经济效益,我们在筏式网笼鲍参混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0年,在石岛捕捞公司的工厂化养鲍槽中进行皱纹盘鲍和刺参混养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虾塘鼓风机充气增氧精养高产试验,目前在我国很少见到报道。 鉴于当今养虾业日趋严重的虾病危害,又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在对虾养殖活动中实行精养高产,面临重重困难。为另辟蹊径,以求既能防止病害,又能达到高产高效的  相似文献   
26.
张艳丽 《海洋预报》1993,10(3):66-70
应用正压浅水方程模式对西北太平洋月平均风生流进行了数值试验。当海面风场的尺度与太平洋尺度接近时对西北太平洋不同月份所得到的风生流和西北太平洋实际环流的某些特征十分接近,而西北太平洋水区的风场仅对近岸流的特征有重要影响。对比试验表明,西海岸附近的水深变化对西北太平洋风生流的动力学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7.
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Ⅱ--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本序列上篇论文建立的理想河口数值模式,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口门内表层向海的流速增大,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口门外侧向口门的密度流增大,上升流趋于增强.口门内盐水入侵减弱,口外盐度减小、冲淡水扩展范围增大.在口门上游北岸底层盐度下降明显,口门处南岸表层盐度下降明显.径流量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巨大.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向陆的密度流增强,滞流点上移,表层向海的流动增大.口门内盐水入侵增强,口外盐度增大,冲淡水扩展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明显,北岸底层盐度增大尤为特出.  相似文献   
28.
王建平  王文富等 《海洋工程》2003,21(1):87-89,93
根据冲量相似的要求进行船舶在冲击作用下的模型试验,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及实际试验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29.
30.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