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637篇
地质学   1376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建立了放射性核素在裂隙岩石介质中迁移的双重介质模型,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Galerkin有限元法与算子分裂、迎风、均衡格式相结合的新方法,给出了水质模型算子分裂、迎风、均衡格式的稳定性条件,且所得到的计算格式是非负的。最后通过对核素90Sr 100年、99Tc 1000年的预测计算,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得出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煤田300多块煤光片的详细煤岩研究,发现煤中存在一种高反射具强烈各向异性的有机显微组分,有些保存了完好的壳质组外形和结构.可称之为各向异性壳质组,它广泛分布于长焰煤以上各煤级煤中,它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壳质组的煤化历程是复杂的。有些在煤化过程中几乎全部裂解为烃类而消失,绝大多数光性与共生镜质组同化,还有一少部分转变成了各向异性壳质组。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明显的低速层,地壳平均速度比较小;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大且层中速度大;区内横向变化小.构造活动区如天山、青藏高原,其突出的特征是下地壳厚度大且速度大,上地幔盖层速度值相当高.这与西伯利亚、印支板块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北、东边缘地区壳内存在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浅,一些地区存在壳幔过渡层.面波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天山及印支板块北缘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构造边缘地区及上地幔低速层附近最为突出.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大陆间的碰撞引起强大的水平压力和一定的下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地壳增厚、天山隆起的最根本的因素,同时也促成壳幔中辉石、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和物质运移,因而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根据地壳中间界面上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测了地壳中间界面的埋深、复盖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温度、压力、反射性、透过性、弹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106.
双介质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本义 《测绘学报》1991,20(4):288-294
  相似文献   
107.
从求解柱坐标内亥姆霍兹方程出发,导出了类透镜介质传导模的特征参量、场分布状态及传播常数,求出了入射激光束和导模之间的耦合系数,并讨论了它们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有限差分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有限差分法中介质参数定义方式的改进,使以往有限差分法应用中的缺陷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