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37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张丽 《吉林气象》2004,(1):20-21
2003年秋季(9—10月)我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中西部多数地方初霜偏晚,季内降水稍多,中西部地区出现大风日数少于常年。本文简要分析了2003年秋季天气气候的环流成因,对其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02.
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的综合探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2003年7月8日吉林省一次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资料进行了分析。利用热线含水量仪、PMS及GPS等仪器所探测的资料,并结合天气、卫星和雷达资料对云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云体各层微物理结构的变化,为人工增雨寻找最佳潜力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3.
公元1954年9月11日.这个平凡的日子让我们难忘。吉林气象事业从这一天开始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04.
根据勘查获得的大量实物岩芯、录井信息、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及以往勘查资料,认为吉林省油页岩矿床成因总体属于内陆湖泊生物沉积型,依据矿床的特点及产出的构造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和断陷盆地型3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不同类型油页岩矿床进行了研究,各类矿床均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层展布于各盆地灰—灰黑—黑色泥页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相湖泊生物和少量的陆源植物体,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中。指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矿床与中生代白垩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关;断陷盆地型矿床与新生代古近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05.
1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及预报技术手段的逐渐丰富,对预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各种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和制作精细预报相结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一直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预报降水量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数值预报产品的正确释用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06.
吉林省金蟾一带位于吉林省南大兴安岭东缘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上,区域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在该地区发现石膏、金、铜、铅锌矿(化)体多处,并且在岩石样品中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寻找铜、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07.
过去50年吉林省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宗明  于磊  张柏  宋开山 《地理科学》2006,26(3):299-305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以后,玉米种植重心向东移动。对于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和以及其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另外,近些年吉林省玉米带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冬季和春季增温较多,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随气温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8.
西林河脆-韧性剪切带是区域上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走向330°,由东部(F1,F2,F3)、中部(F4,F5)和西部(F6)3条脆-韧性剪切断层带组成。东部带以脆性变形为主,延长约4km;中部带除脆性变形外兼有塑性变形,延长约5km;西部带以塑性变形为主,总延长5.5km。构造岩比较发育,分为脆性变形构造岩系列和塑性变形构造岩系列。构造岩的变形和退变作用同时进行。西林河脆-韧性剪切带反映了西林河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是金成矿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本着就矿找矿的原则,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在已有的6个矿体的延伸方向进行追索找矿;根据边缘成矿作用观点,可在矿区内太古宙灰色片麻岩与元古宙浅变质岩的接触带进行找矿。确立了6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09.
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利用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80-2015年间耕地数量从701.88×104ha增加到762.82×104 ha,人均耕地面积从0.1524 ha增加到0.1707 ha,耕地压力指数从0.7922增加到0.7953;在空间尺度上,1980年及1990年吉林省耕地压力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1995年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2000年集中在西南和东部地区,2005年集中在南部和东南地区,2010年和2015年集中在南部、东南部及中心地区。耕地压力变化的方向主要从吉林省的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  相似文献   
610.
吉林省南部早奥陶世头足类生物地层单元可建立9个化石带,代表了华北地体型早奥陶世鹦鹉螺生物群。通过与其它含早奥陶世鹦鹉螺生物群地体的对比,结合有关古地磁资料,提出识辨这些地体的移置、增生及聚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