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502.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传统的饱和度评价模型无法表征岩石的微观结构,给饱和度评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结合核磁共振测井的Thomeer饱和度模型。分析压汞资料的孔隙系统结构信息,利用Thomeer函数拟合得到多孔隙类型的毛管压力曲线分布,将复杂的孔隙结构表征为多条Thomeer曲线的共同作用。核磁共振测井是唯一能够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测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参数T2算术平均值(T2LM)与核磁孔隙度(MPHS),结合R35岩石物理分类计算Thomeer参数Bv、Pd、G和最大孔喉直径模态元素Porositon,构建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的饱和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实验手段无法开展连续地层孔隙结构评价研究的问题。将该模型应用到中东X油田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饱和度评价,与J函数模型、阿尔奇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联合模型方法相比于J函数模型与阿尔奇公式,相对误差分别从0.496、0.442降低到0.272,且能较好地表征变化趋势,无论是...  相似文献   
503.
赵煜鑫  李旭  赵红芬  刘艳 《岩土力学》2023,(10):2809-2820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随饱和度变化的规律错综复杂,为了用数学模型描述这些规律,对现有文献中非饱和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剪胀角随饱和度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当土体饱和度降低,土体从毛细作用主导逐步过渡到吸附作用主导时,土体内摩擦角会增大,其变化规律存在一个转折点,可以定义为临界饱和度Src。当饱和度Sr大于临界饱和度Src时,内摩擦角可视为常数;当饱和度Sr小于临界饱和度Src时,内摩擦角随着饱和度的减小线性增加,传统扩展摩尔-库仑准则等模型不再适用。(2)黏聚力随饱和度的变化过程存在山峰效应,即黏聚力先随饱和度Sr的降低呈指数函数关系增加,当饱和度Sr达到非饱和土强度极值对应的饱和度Srv时达到最大,随后有所降低,这也是导致非饱和土强度存在山峰效应的主要原因。(3)剪胀角随饱和度的降低和垂直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可采用线性模型描述。基于以上规律,提出了一个宽饱和度范围内的非饱和抗剪强度演化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及现有强度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新模型在描述宽饱和度范围内的土体强度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04.
为了开展河南省太行山东麓深部晚生代的厚层暗色泥岩和煤层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晚古生代地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和16种岩相类型,5种沉积相、10种沉积亚相类型,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2种关键性体系域界面,划分了10个三级层序及对应的体系域;由此建立该地区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恢复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其沉积演化史,并建立了两种典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隔水阻气层位和含气系统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揭示了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层序结构对含气系统的封闭性特征,完成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含气系统划分,其中I类含气系统2个,位于太原组层序2和山西组层序4中。   相似文献   
505.
瞿成利  刘刚  路波 《海洋科学》2009,33(7):23-29
采用稳定加液一反应系统对5、15和25 ° C下镁方解石沉淀在海水中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方解石的沉淀速率(R)对过饱和度(Ω)的响应均可通过R=k(Ω-1)°或Log(R)=nLog(Ω-1)+Log(k)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加以表达.pCO2的变化会显著改变过饱和度进而影响到镁方解石沉淀速率,但这一变化并不会对镁方解石沉淀形成过程的动力学表达产生影响.相比之下,不同温度下镁方解石沉淀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一动力学过程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热力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6.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志留系区域性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性的砂岩中,总共约117000km^2,可采天然气的资源量约30tcf.储层主要为“克林顿”和“麦迪纳”组砂岩。相当于塔斯卡罗拉时期的地层砂岩给整个下志留系区域性储量增加了另外的78000km^2储量。自从1880年开始大约有8.7tcf天然气和400百万桶油产自克林顿/麦迪纳储层。 LSRA东部主要含气层为盆地中心气聚集,而西部为具有盆地中心气混合特征的常规性油气聚集。盆地中心气聚积具有渗透性含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并且通常有较低的流体压力。作为对比,常规混源的油气具有较低的渗透性油气饱和度、较高的重力水饱和度,同时具有正常和异常低流体压力。 常规混源储层中的高自由活动水饱和度构成了上倾圈闭,盆地中心气产生了一个几十英里宽的过渡带,这过渡带中具有两种端元聚积类型的特征。尽管盆地中心气聚积的塔斯卡罗拉砂岩部分主要为可渗透性饱和气,但是大多数砂层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塔斯卡罗拉砂岩中商业性气田主要形成于天然的裂缝和断背斜中。 LSRA的来源有:(1)奥陶纪黑色页岩的油气生成;(2)通过上覆305m厚的奥陶纪页岩的垂直运移;(3)油生成气时产生的异常高的流体压力;(4)自由孔隙水被超压气的上倾驱替;(5)盆地中心的渗透性气体圈闭;(6)造山期后的抬升与剥蚀,导致气体的漏失和流体压力的显著减少。 克林顿/麦迪纳砂岩的未来天然气产量主要期望来自盆地中心储量。塔斯卡罗拉砂岩能增加部分天然气资源,但主要为低孔和低渗、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能量,从而减少了对其勘探的动机。  相似文献   
507.
The photochemical mineral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 to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 is a key process in carbon cycling.Using a Suntest CPS solar simulator,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SRHA) was photooxida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O2 levels,the wavelength of incident light,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on the photoproduction of DIC.Increasing the O2 abundance enhanced photodegradation of SRHA.The rate of DIC photoproduction under air saturation in the first 24 h(4.40 μmol/(L h))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508.
中国1∶100万地貌图色彩系统的设计与建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100万地貌图的色彩设计是在对中国地貌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地貌图物理色彩模型,根据颜色三个基本特征:即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物理与心理特征,对中国1:100万地貌图2 000多个类型的不同色彩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现代数字地图印刷技术的C、M、Y、K四色值来构建色彩与地貌类型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地貌类型色彩库。以此编制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地貌的总体特征,也反映出不同地貌类型之间的差异,该色彩系统可为编制相关专题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9.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复杂的微观分布特征,现有考虑单一赋存形态的岩石物理模型无法对其进行精确表征.此外,水合物饱和度和赋存形态的耦合影响,导致水合物地层弹性响应机理不明和水合物饱和度预测精度偏低.本文依据不同赋存形态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的作用机制,结合Voigt-Reuss-Hill平均、SCA-DEM模型、广义有效介质模型、Wood公式、Gassmann方程、Hill方程和Backus平均等建立了同时含六种赋存形态的水合物地层岩石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不同赋存形态水合物地层弹性参数对水合物饱和度敏感性不同,可以为水合物赋存形态识别和饱和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不同实验方法测量的声学响应并揭示水合物微观赋存形态及其演化机制.Mackenzie三角洲Mallik 2L-38井的应用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赋存形态,考虑多重赋存形态建模可以有效提高水合物饱和度预测精度.最后,利用Nankai海槽AT1-MC井和Hikurangi陆缘U1518B井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数据开展了水合物饱和度和多重赋存形态百分比同步量化表征,结果表明预测的水合物饱和度与电阻率或核磁...  相似文献   
510.
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地层中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3种模式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第1种模式的水合物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火山灰、凝灰质泥和浊流层中,埋深通常较小,孔隙度较高,水合物饱和度较低,沿地层层面分布;第2种模式的水合物以块状(或“鸡窝状”)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中,埋深通常较大,沉积地层的孔隙度较低,但呈块状(或“鸡窝状”)分布的水合物的饱和度却很高,地震剖面上有时会出现VAMP异常(速度振幅异常),同样沿地层层面分布;第3种模式的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泥岩或砂质白云岩的裂隙和孔洞中,以小碎块(或细脉状)穿层分布,水合物饱和度通常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