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1.
我国地理学术期刊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回顾我国地理学术刊物近100年的发展历史,并将其划分为萌芽、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停滞、蓬勃发展3个阶段,对其各个阶段的发展概况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在分析当前地理学术刊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展望其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2.
25年来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容量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回顾国内旅游容量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反思中国旅游容量研究25年的发展和问题,结论如下:我国旅游容量规划规范亟需补充完善;我国旅游容量管理方法亟需改进;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容量的认识尚存在若干误区.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容量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旅游容量的本质特征,对旅游容量的本质特征和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发展方向形成如下基本认识:①旅游容量体现的是载体与被载体、容器与被容物之间的关系;②旅游容量反映的是景区系统中各种因子(尤其是限制性因子)互相平衡、和谐共处的状态;③旅游容量具有动态性特征;④旅游容量"限制"可以转变为"调控";⑤在实践操作中,旅游容量调控管理需要一套系统的指标体系作为参照.  相似文献   
113.
林清清  朱竑  陶伟 《地理学报》2014,69(8):1159-1176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经过30 多年的积累,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7 年至2013 年近30 年的旅游研究相关的资助项目为资料来源,通过历时态的方法分析了历年资助项目的数量、额度及类别的变化,从总体上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在国家自科基金委资助下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资助项目研究内容的分析,梳理了21 个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及过程.分析表明:① 近30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旅游研究项目资助的力度大为加强,且向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倾斜明显.基金委的资助对旅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② 在旅游影响、旅游地演化规律、重要典型性旅游地研究、旅游理论与方法、城市旅游研究等方面获得的资助项目较多.资助项目从初期应用性研究正在走向多元、细化的深度研究阶段;③ 需反思的是,中国的旅游研究是否已形成了中国特点?在丰富的旅游现象背后,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理论构建?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实用性强的旅游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4.
近十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回首矿山环境保护走过的历程,感受很多。本文就近十年来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的回顾与思考,谈些看法。1我国近十年来矿山环境保护的回顾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由于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及其周围的环境,产生和遗留了大量矿山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矿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1)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的现  相似文献   
115.
李艺  周红军 《探矿工程》2017,44(11):1-7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于1957年10月。60年来,曾两度停刊、复刊,几次变更刊名,几易主办单位,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努力和坚守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陪伴下,顽强地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年。她在书写自己60年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部记录中国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的巨著。当前她正面临着来自学科调整、评价体系、新兴媒体等的冲击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展望未来,将继续坚持注重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办刊宗旨,继续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相似文献   
116.
航空物探方法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作业受地面因素影响小等特点,是青藏高原开展基础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回顾了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近三十年来航空物探工作进展情况,系统总结了航空物探综合调查与地质解释成果,介绍了航空物探方法在盆地边界、中央隆起带、基底性质、深部结构、盖层特征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在识别油气有利构造区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与认识,对羌塘盆地航空物探调查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莫宣学 《地质通报》2009,28(12):1693-1703
青藏高原是国际地学界公认的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岩浆是地球各层圈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岩浆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被当作探究地球深部的“探针”和“窗口”,同时也是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事件的记录。主要讨论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特别是岩浆成因)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关于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研究的基本思路。然后重点回顾了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研究的成果,包括冈底斯同碰撞花岗岩类的成因、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成因、埃达克质火成岩的成因、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印度洋/特提斯地幔地球化学域的成因、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岩浆岩的成因,以及对“地球深部岩石的直接标本”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对今后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8.
回顾了我们对2003年9月27日中蒙俄交界处7.9级地震(矩震级为8级)的预测。从Corioli力观点讨论了该震的强余震(矩震级7.3级)。  相似文献   
119.
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李润田 《地理科学》2008,28(1):10-14
通过对中国地理学在20世纪发展脉络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概述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情况。该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到现在已有40年。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8-196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开宫山人工融雪,人工增雨及人工防雹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