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9篇
  免费   1854篇
  国内免费   1259篇
测绘学   1448篇
大气科学   1882篇
地球物理   3021篇
地质学   2984篇
海洋学   929篇
天文学   361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84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9篇
  193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5年12月7~9日,在韩国济洲岛召开了中韩亚洲沙尘暴(SDS)联合学术讨论会(Korea—China Joint Workshop on Asian Sand & Dust Storms)。这次会议由韩国气象局观测和沙尘暴政策处、韩国国际合作厅(KOICA)资助和主办,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监测网络司、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5位领导和专家应邀参加了这次中国气象局(CMA)和韩国气象局(KMA)双边间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下是此次双边交流情况,以及对中韩双方有关沙尘暴监测、卫星观测和预报方面状况的分析和体会,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1基本情况 2005年11月15~17日中美干旱监测评估研讨会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和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承办。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为参加研讨会的中美双方全体代表举行了欢迎招待会。  相似文献   
993.
第7届国际CO2会议于2005年9月25~3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召开。会议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起,由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勘探局联合举办。会议从9月26日正式开始,以大会发言和海报的形式举行。  相似文献   
994.
应越南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副校长范文谦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国平为团长,人事处副处长周殿珍、科技培训部副教授熊廷南、远程培训部副研究馆员高婕、国际培训部副主任范红为成员的培训中心第2次教育培训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6年2月16日至26日赴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讲学和访问。本次访问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关于请执行《中越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7次会议会谈纪要》的通知”(气外函[2005]74号)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6,(3):28-32,F0003
为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防雷减灾工作情况,推动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防雷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基于中、法防雷科技合作及双方在人才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培训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中法防雷技术人员培训班,于2006年3月28~31日在北京完成国内培训后,又组成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为团长、人事教育司胡欣助理巡视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防雷技术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4月2~14日在巴黎顺利完成了国外阶段的防雷技术高级培训和考察。  相似文献   
996.
国际上气象预报和服务效益评估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各国,无论国家体制如何,气象服务都首先是公共产品,印“公共气象”是现代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理念。气象服务的核心——气象预报产品因此成为了“准公共产品”,但天气预报等准公共产品并非无价值可言,用非市场化的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不仅能够促进公众对气象公益事业的广泛认知,也是国家或其他投资方制定气象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规划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今年9月份、10月份,第21届欧洲光伏太阳能大会及展览会(EU PVSEC)、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GWREF)先后召开,这两次国际会议规模都比较大,在清洁能源研发和应用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新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气象部门在新能源的资源评估、选址、监测、预测,后期保障等领域都大有可为。本刊搜集、翻译、整理了两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广大气象工作者,期待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7月17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和START(Global Change System for Analysis,Research and Training)协办的第三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limate 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ISCS)在北京开班。  相似文献   
999.
平顶山2006-01-18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1月18~19日平顶山地区暴雪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中低空低值系统的配置、近地层冷空气的配合及物理量场的分析,揭示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寻找出暴雪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00.
深圳两次大雾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及预报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5年2月23-25日和2006年3月6日深圳分别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从天气学角度对两次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大雾天气需在一定的形势场中出现并维持,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的变化会促进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失,而近地面层风场或温度场的改变除了与其环境、当地气候特征有关外,与大的形势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比,对深圳大雾天气的生消和维持机制有一定了解,对预报本地大雾天气有指示作用,也为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雾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