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将图像的梯度幅值、相位以及结构相似度(SSIM)三者相结合的图像质量评价新模型——梯度相似度(GSIM)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新模型与SSIM模型及基于梯度的模型相比,不仅包含亮度、对比度和结构三部分信息,同时增加了梯度相位信息。通过对LIVE图像数据库的982幅失真图像和924幅遥感压缩影像的实验,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性能优于其他模型。与SSIM等模型相比,新模型能真实反映失真图像的视觉感知质量,具有较高的评价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功能参数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参数在评估局部梗死心肌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冠心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常规冠脉CTA(CCTA)扫描模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找出1 min和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的图像上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的最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以及对应的最佳单能量值和此能量值的图像噪声值,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方法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值进行比较。在MRI心肌灌注图像上找出梗死心肌并与能谱CT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宝石能谱CT共检出梗死心肌36个区域,所有梗死心肌在CCTA图像上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71.7%±16.2%),并且找出的梗死心肌与MRI心肌灌注图像有较高的相关性(r=100%,P=0.00)。1 min、3 min单光子能量水平图像上最佳CNR值明显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NR值(P<0.05)。1 min、3 min最佳单能量值水平的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能谱CT的GSI能谱成像模式较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梗死心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3.
A case study of using external DEM in InSAR DEM gene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 has been used as 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topographic map generation. In this paper, external DEMs are used for InSAR DEM generation to reduce the errors in data processing. The DEMs generated from repeat-pass InSAR are compared. For steep slopes and severe changes in topography, phase unwrapp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by subtracting the phase calculated from an external DEM. It is affirmative that the absolute height accuracy of the InSAR DEM is improved by using external DEM. The data processing was undertaken without the use of ground control points and other manu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4.
数字射线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有关数字射线技术的标准对于图像质量控制方面的规定还相对简单,难于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因而在实际检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随意性而影响检测结果评判。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线阵列射线探测器与阶梯试块进行射线检测实验,得到了不同厚度所对应的灰度图像,测试了影像对比度,同时分析了图像的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数字化射线检测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5.
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是数字图像盲取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方法.借用模式识别中的二分类概念,采用图像质量评价量来建立模型,以捕获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统计差异,选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6.
基于图像质量评价量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图像拼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图像拼接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图像质量评价量和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拼接图像检测方法,提取了图像的特征值,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特征值进行训练和分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针对近些年图像质量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一种针对道路监控视频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因为道路监控视频具有连贯性、图像稳定性强、单个监控视频场景单一等特点,本文采用一种结合多幅图像创建物理模型对比恢复天气影响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通过多幅图像比较恢复道路视频图像清晰度,加入噪声亮度比的因子来增加图像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分析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8.
选用四种不同土质试样设计相关试验,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结合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数变化曲线,研究扫描电压、对准模式、滤波函数、试样尺寸等CT扫描参数对岩土试样CT图像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扫描电压和滤波函数对岩土CT图像和CT数影响较大;对准模式和重建矩阵对试验结果影响非常小;滤波函数对岩土CT图像的增强或抑制作用取决于所选择的滤波函数的属性,而与试样的土质无关;最后给出了CT扫描参数选择的原则,借助于合理的CT扫描参数,从而提高CT岩土图像的质量,获得相对准确的岩土CT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不同触发阈值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63例,年龄在37~93岁,平均年龄为64.28岁。根据触发阈值不同分成3组,将患者分配到A、B、C3组,A组触发阈值为120 HU共38例、 B组触发阈值为200 HU共37例、 C组触发阈值为250 HU共37例,3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3组间的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右肺静脉的CT值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3组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上腔静脉、右肺静脉CT值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两名医师间对所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结果为高度一致,Kappa=0.78。结论:肺动脉CTA触发阈值在200 HU,2 s后启动扫描时,既能保证肺动脉主干CT值的浓度,满足临床诊断,又保证对比剂充分的灌注到5~6级分支,上腔静脉潴留少,肺静脉显影淡,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80kV-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设置为80kV,管电流300~450mA;B组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200~350mA。比较A和B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CT值、噪声值、SNR、CNR)及辐射剂量。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平均得分3.36±0.68,B组平均得分4.58±0.67,A组与B组(t=-25.85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可评估率为97.32%,B组可评估率为99.02%,A组与B组(χ2=3.276,P=0.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根部CT值,A组为(573.11±150.42)HU,B组为(428.41±95.32)HU,A组与B组(t=4.43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根部噪声值,A组为(43.32±12.25)HU,B组为(28.79±7.61)HU,A组与B组(t=5.48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根部SNR,A组为13.99±4.80,B组为14.78±3.50,A组与B组(t=-0.725,P=0.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根部CNR,A组为16.25±5.18,B组为18.82±4.65,A组与B组(t=-2.031,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ED为(0.95±0.09)mSv,B组ED为(2.07±0.21)mSv,A组与B组(t=-28.05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提高管电流的80kV-CTCA可以大幅减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