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寒冷环境土壤侵蚀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灾害之一,土壤侵蚀分类是认识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机理、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治理措施制定的重要依据.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但是对寒冷地区土壤侵蚀因为研究较少,其土壤侵蚀分类研究深度相对较低.鉴于此,从寒冷地区环境特征,营力分析人手,对寒冷地区以侵蚀营力为依据,将土壤侵蚀划分为冻融侵蚀、寒冻侵蚀和冰川侵蚀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划分的标准和范围.  相似文献   
412.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熊康宁  李晋  龙明忠 《地理学报》2012,67(7):878-888
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资料很缺乏, 传统的研究方法很多不适用, 为科学地认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制定符合喀斯特环境的防治对策, 2006-2010 年间, 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 对鸭池、红枫湖、花江典型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的水土流失定位监测, 结果显示, 总体上各研究区在生态及工程治理后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 地貌类型从宏观上控制着各区域的侵蚀特征, 高原山地土层厚, 大量陡坡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高原盆地自然条件较好, 发展生态畜牧和生态农业, 侵蚀量较小;高原峡谷经历早期的剧烈流失后, 现阶段几近无土可流, 侵蚀量极低。生态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 水保林、封禁治理的生态效益好, 草地畜牧业和经济林模式能带来良好经济与水土保持效益。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坡度与土被组合特征差异显著, 对土壤侵蚀量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今后应根据石漠化等级细化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分级和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地下流失受研究深度所限, 目前尚无法准确判断其在地表-地下水土流失总量中的贡献率, 对落水洞等关键部位进行工程防治能大大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413.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晓燕  钱鞠  王磊  刘芬  毛泽秦 《冰川冻土》2012,34(6):1487-1498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 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 沟谷、 小流域、 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 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 建议未来的研究向着"规划性"、 "综合性"、 "量化尺度性"、 "弱化尺度性"模型的研究方向发展, 这对提高地区水土保持质量、 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实现水保效益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4.
以岳西县2004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矢量图。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壤侵蚀图与不同的环境因子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了岳西县2004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麻石黄棕壤、黄棕壤性麻石土及麻石棕壤上。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侵蚀土壤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水田、高覆盖草地地区。从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3°~25°的坡度上,尤其在8°~25°坡度上居多。从土壤侵蚀与坡向的关系看,山地的北坡、西南坡、西坡及西北坡容易发生土壤侵蚀。从土壤侵蚀与海拔的关系看,200~1000 m地区土壤侵蚀比较显著,尤其500~1000 m的地区土壤侵蚀发生量多。  相似文献   
415.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RS与GIS 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 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 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 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 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 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416.
粤北石漠化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刚  李森 《中国沙漠》2011,31(6):1488-1492
在粤北山区裸地、草坡地和耕地等3种石漠化土地的坡面上,采用0.3 mm·min-1、0.48 mm·min-1、0.72 mm·min-1、1.08 mm·min-1 4种降雨强度进行了36场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坡面上3种类型石漠化土地的土壤侵蚀特征、强度各不相同。在同一地类上,土壤侵蚀量随降雨过程的进行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且随雨强的增大,土壤侵蚀量亦增大;土壤侵蚀量与雨强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任一雨强条件下,都是裸地的土壤侵蚀量最大,耕地次之,草坡地最小。地表覆被对降雨侵蚀产沙过程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大雨强条件下抑制作用尤为突出;而水平沟耕作方式能减少小雨强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但随着雨强的增大,其影响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17.
云南松林的林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跃  李宏伟 《山地学报》1999,17(4):324-328
研究发现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云南松也具有通过林冠截流减少有效雨量和降低雨滴对地表的滴溅能量,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产生较大的直径的叶工引起的林冠滴溅效应,云南松林冠在整个雨季截留率平均达36.29%,使林下有效降雨仅为降雨量的63.71%,松林在整个雨季的林下溅蚀累积总量为4.94kg/m^2,裸地为6.12kg/m^2,表明松林减少19.28%,的溅蚀全量,但林地在雨季中后期的各阶段溅蚀全量却高  相似文献   
418.
土壤侵蚀的能量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土壤水力侵蚀的能量这过程基础上,按水量和能量平衡方程导出土壤水力侵蚀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模型的边界条件。提出微元和区域内一次降水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19.
杨子云南 《山地学报》1999,17(A05):10-15
通过对滇东北山区坡耕地3类代表性土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建立标准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建立起计算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K值的修正诺模公式;在确定各个土壤参数基础上,计算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主要土壤的K值,为建立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0.
保护性农业的研究现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光棣  李锋瑞  施坰林 《中国沙漠》2008,28(6):1086-1094
保护性农业是相对较新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农业的三个重要要素包括少耕或免耕、永久地面覆盖和轮作。从生态学的角度,保护性农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有益效应包括改善土壤系统的化学、物理及生物特性。然而,目前保护性农业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范围还很有限,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发展中国家,农民主要把秸秆用于煮饭和取暖的燃料,同时还用作家畜饲草。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和解决把秸秆用于土壤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与其它用途的矛盾。本文较系统地评述了世界保护性农业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及展望。还讨论了实行保护性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