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5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测绘学   79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2280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6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楚学丰 《地学前缘》2010,17(6):31-38
杀虫剂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分布取决于其类型、施用量、次数、时间、方法以及一系列天然和人为因素,包括水文、地貌、土壤、地表植被、水文地质和气象等条件。文中使用模拟技术定量研究杀虫剂在地下环境中的存在和分布规律;运用一个综合的杀虫剂运移模型(IPTM-CS)模拟了五种不同杀虫剂在耦合植被-土壤系统中的运移过程;通过考察四个不同的方案,综合评价了这些杀虫剂的特性及使用情况对它们在地下系统中存在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剂的形成模式非常复杂,而且时空分布变异性强;尽管杀虫剂的持久性和移动性主要取决于它们本身内在的特性,但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包括施用时间、地点和方法确实会对它们在地下环境中的运移途径、迁移过程、机理以及存在和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主要由含水层本身的防污性能、人为污染源污染地下水的灾害等级和地下水受污染后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是指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的污染可能性大,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需要编制3张基础图:地下水易污性图、地下水价值图和地下水污染源灾害分级图。本文介绍并应用了定量评价的DRASTIC方法和定性评价的矩阵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了含水层易污性、地下水开发利用价值和污染源对地下水影响等因素,对北京市海淀区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3.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0,5(2):31-31
记者从北京市地勘局获悉,历时3年、总投资8476万元的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日前建成,1182个"地眼"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这意味着北京率先建成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系统。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内容和过程,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精度指标与影响因素,分析了技术难点,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5.
隧洞工程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优化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远国  沈成武 《岩土力学》2010,31(11):3604-3612
探讨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的优化布置,对于指导岩土工程反演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方法和一般弹性理论,推导出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隧洞围岩位移、应力的解析解,依据参数可辨识条件和量测优化布置的最灵敏原则,探讨了地下隧洞工程弹性反演参数的可辨识性及测点优化布置,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反分析,只要测点布置方式适当、反演参数满足相应的限定条件,可同时惟一辨识出5个参数P、Q、M、E、μ。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受隧洞形状复杂性的影响,随着隧洞复杂性的提高,参数可同时惟一辨识需满足的限制条件大为减少,对测点布置方式的要求也会降低。工程实践中,为避免量测数据的少量误差导致反演计算结果的大幅度波动,测点(线)应根据最灵敏原则优化选择各反演参数的灵敏系数最大的测点(线)组合进行量测布置。  相似文献   
996.
<正>Mushroom Mountain karren with predominantly flat tops that formed along the stylolites and bedding planes dictated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is karst landscape.Their features and rock relief clearly reflec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The subsoil karren with conical tops dissected by subsoil rock relief were exposed from beneath the soil.Below tree vegetation,the subsoil karren are to a great extent covered by moss and lichen,under which they acquire their characteristic shape.On the bare surface they were reshaped by rainwater that carves flutes and solution pans.The old cave that opens below the top of one of the cones reveals the period before its dissection into hills and cones when this part of the karst aquifer was still deep under the water table.  相似文献   
997.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energy principle and heat flow data in China continent, the upper limit of 1.3 μW/m3 heat production is obtained for continental crust in China. Furthermore, using the data of heat flow and helium isotope ratio of underground fluid, the heat productions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China continent are estimated in range of 0.58–1.12 μW/m3 with a median of 0.85 μW/m3. Accordingly, the contents of U, Th and K2O in China crust are in ranges of 0.83–1.76 μg/g, 3.16–6.69 μg/g, and 1.0%–2.12%,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bundance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in the crust of China continen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Archean crust; and this fact implies China’s continental crust is much evolved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Meanwhile,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 of crustal composition is also exhibited among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China continent. The crust of eastern China is much enriched in incompatible elements such as U, Th and K than that of western China; and the crust of orogenic belts is more enriched than that of platform regions. It can also be inferred that the crusts of eastern China and orogenic belts are much felsic than those of western China and platform regions, respectively, derived from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t production and SiO2 content of bulk crust. This dedu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crustal seismic velocity data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facts of the lower seismic velocity of China than the average value of global crust, and the higher heat production of China continent compared with global crust composition models published by previous studie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models of global continent crust by Rudnick and Fountain (1995), Rudnick and Gao (2003), Weaver and Tarney (1984), Shaw et al. (1986), and Wedepohl (1995) overestimate the abundance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such as U, Th and K of continental crust.  相似文献   
998.
提交了对地下放射危险设施分布的潜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数值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文作者研究制定了三个设施演化方案(普通演化和二择其一的:通过设施工程屏障的地下水对流和确定工程屏障物质和围岩矿物中放射性核素吸附特性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9.
成层土中悬臂式地下墙内力计算等等值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基坑范围内的土层以成层土居多,基坑技术规范要求计算成层土的土压力时应分层计算,本文按等值梁法原理,给出了成层土中分层计算土压力,再计算悬臂式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内力(剪力和弯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黄思静  侯中健 《沉积学报》2001,19(2):224-231
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受众多因素控制,总的说来,包括沉积与成岩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沉积环境控制了沉积物的组成、岩石的结构和原生孔隙。沉积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进程较快;成岩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进程较慢。从对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来说,成岩作用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形成地下岩石次生孔隙的机制受到挑战,这些传统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是有机酸对铝硅酸溶解形成次生孔隙,但这会造成介质pH值的升高,碳酸盐矿物和高岭石的沉淀。地下岩石中碳酸水溶解产生的次生孔隙也是有限的。新的机制如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深部冷却地下水的溶解作用,硅酸盐的水解都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这对于次生孔隙成因的解释及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的预测十分重要。对于碳酸盐岩来说,与不整合面附近的古喀斯特有关的油气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深埋藏过程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中,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对不同碳酸盐矿物溶解及沉淀作用的差异性控制了地下碳酸盐岩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