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7篇
  免费   1452篇
  国内免费   1590篇
测绘学   444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2591篇
地质学   4672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520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41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62.
63.
根据海台、无震海岭.活动洋中脊以及几条破碎带,可把阿拉伯海划分成几个深海盆地.这些盆地的进化历史已从地球物理的研究中推演出来.东阿拉伯海盆(EAB)位于Laxmi-Laceadive海岭及印度的西部大陆坡之间,被认为其下伏是由裂谷和相关过程形成的过渡地壳,  相似文献   
64.
于道永 《海洋预报》1996,13(2):43-50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1985年以前和1992年以前两个时段,对我国沿岩25个验潮站近百年来的海平面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两个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年速率和平均海面高度,论述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我国沿岸相对海平面在总体上不但持续上升,而且近年来上升速率普遍加快;根据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变化趋向,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性海  相似文献   
65.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66.
中国沿岸现代海平面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1985年以前和1992年以前两个时段,对我国沿岸25个验潮站近百年来的海平面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两个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年速率和平均海面高度,论述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我国沿岸相对海平面在总体上不但持续上升,而且近年来上升速率普遍加快;根据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变化趋向,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性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我国沿岸区域性海乎面平均上升幅度不超过15cm,不同岸段因地壳升降差异性大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7.
边坡整体稳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边坡整体滑动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是建立在土体具有的抗力大于荷载效应的概率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校验的。在条分法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进行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的统一极限状态方程 ,将土的容重γ、内摩擦角φ、粘聚力 c作为随机变量 ,当其为非正态分布时 ,进行当量正态化 ,考虑变量相关的情况 ,用简化相关法对随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并以 Bishop圆弧滑动法为例 ,用 JC法求解边坡的可靠性指标及失效概率 ,给出计算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指标的算法程序。并就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因素如抗剪强度指标、变量分布形式、土性参数的变异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9.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以在建的泸州泰安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分析了施工过程、地基刚度、悬臂状态不对称施工对本桥稳定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