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49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地测量在研究青藏地壳运动及其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GPS和重力测量数据的分析,扼要地介绍了重力与内部构造关系,大地水准面的场源与其动力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了利用重力与形变资料研究青藏地区的现代地壳运动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2.
震源孕育的追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维震源孕育模型。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了该模型在地震前的孕育过程和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震源孕育的追赶模式。追赶模式对纵波速度、地壳运动的前兆异常可作出解释,说明该模式是研究地震前兆的一种可能的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83.
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的建设与初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的建设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对系统所得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可产出连续、高精度的GPS基准站三维坐标及基线数据,可为地震监测和地壳运动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GPS数据素材。  相似文献   
84.
文章利用ICE-5G模型发布的最新预报值,计算分析了冰后回弹对全球和中国区域的影响,发现冰后回弹不仅会引起垂直方向的地壳运动,而且还会引起水平方向的地壳运动,但是水平方向的量级要明显小于垂直方向.全球范围内最大回弹区域位于加拿大,大约为16mm/a,而由冰后回弹所引起的地壳水平方向运动达3mm/a.这个回弹量级对于维持毫米级ITRF的稳定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范围内回弹值大概在0~0.7mm/a,这个量级对于参考框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5.
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现时地壳运动与地震动力学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东亚大陆动力学和西太平洋动力学背景下 ,定量研究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的现今区域地壳运动、动力学及地震危险性。基于 1994~ 1998年福建 -台北网、中国大陆网、台湾 -吕宋 (菲律宾 )网和东亚大陆及西太平洋的 IGS网等 4种不同空间尺度的 GPS测量结果 ,结合近 10 0年来的强震震源机制解、近 2 0余年来跨断层形变网、精密水准网、激光测距网及原地应力测量等结果 ,以及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与地质学成果 ,通过对多层次构造运动的分析、多学科结果的互验互补和整体综合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 1)本研究区同时存在陆、海相互对进的两种地壳水平运动 :大陆东南沿海 11~ 12 mm/ a向东南、海洋对大陆 3mm/ a向西北以及台湾东海岸 53mm/ a向西北的运动 ;( 2 )台湾岛可能存在着以 2 4°N附近为其旋转轴的右旋运动 ;( 3) GPS和地形变测量求出现今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 NW( NWW)向 ,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学和地质学结果一致 ;( 4 )观测与数值模拟共同证实 ,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联合动力作用是导致本区上述地壳运动的原因 ;前者导致的地壳运动速度比后者约大 4倍 ,但前者仅导致准均匀场 ,而后者则可产生变形局部化过程的非均匀场 ,从而为强震孕育提供动力 ;( 5)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侧对欧亚板块  相似文献   
86.
对《地球演化》一书中的某些重要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运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应考虑其适用条件,这一定律不适用于地球核幔体;核幔体与岩石圈之间能否作相对运动尚有待证实;地壳运动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弱而不是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7.
经典最小二乘准则下的方差分析要求观测值的正态随机误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实际遇到的测量数据经常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为了从广泛意义上更科学地研究和应用方差分析这一理论,提出了加权方差理论,导出和论证了相应的公式,并以实例讨论了它在地壳垂直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利用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 1994~ 1998年的GPS监测成果 ,用DDA方法模拟了伽师强震群前后该地区地壳运动和应力应变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伽师地区的应变以南北向挤压为主 ,伽师附近最大主应变变化达到 5× 10 - 8/a ,最大剪应变变化也超过 2 .5×10 - 8/a ,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伽师强震群的发生与GPS监测成果反映的该地区地壳运动和应力应变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GPS监测成果反映出在伽师地区有一应力应变变化的集中区域。通过在伽师强震群震中分布块体中强行沿其最大剪应力方向 (NE)增加一新的破裂 ,可使该块体应力应变下降至与周围块体相均衡 ,且能量可能沿柯坪断裂向东北方向传递。新增断裂的运动呈左旋 ,并导致其所在块体呈右旋运动  相似文献   
89.
利用GPS技术监测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八.五期间中国大陆布设了中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并于1994年和1996年组织了两期全国性的联测,利用这两期复测资料在国内首次测定了分布于全国的22个基准站的水平位移速率,这些结果可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运动学模型。  相似文献   
90.
REHSM模型由于顾及了板内形变,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刚体板块运动模型的优化模型,但鉴于其假设条件为板内应变均匀,导致其可能难以适用于复杂地质构造区域。本文提出了将板内偏离整体旋转和均匀应变的块体形变部分看作是干扰信号,利用信号对块体内部偏离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的形变部分进行补偿,建立了一种优化的弹性运动及形变分析模型;对最近几期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环渤海区域的速度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有效地精化REHSM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