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7篇
  免费   3458篇
  国内免费   2263篇
测绘学   591篇
大气科学   1251篇
地球物理   6352篇
地质学   4235篇
海洋学   1846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753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13篇
  1965年   21篇
  195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考虑底摩擦的波浪折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计算了浅水中波高和波向分布。作为一个例子,根据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了一种简单海底地形的折射系数、衰减系数和折射角,所得结果与不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结果进行比较,发展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明在浅水中底摩擦对波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2.
林建国  吕玉麟 《海洋学报》1992,14(4):105-111
本文研究浅水孤立波行经非平坦底面的演化问题.将变底问题的Boussinesq方程进行改写后,直接应用三次样条理论离散,建立了一种简单且稳定的差分格式,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多种数值模拟,对孤立波爬越过斜台阶后的分裂现象的数值结果与文献〔1—3〕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本文方法的可靠性.除此之外,本文对孤立波越过楔形以及孤立波形凸突底面的情况进行了多种参数的计算,显示出主波后逐渐衰弱的二次波列现象.  相似文献   
63.
我们将浓度和压力作为一个函数得到冰和含气体水合物的地震波速度。同以往以简单的慢度和平均模量及双相模型为基础的理论不同,我们使用了Biot类型的三相理论,这一理论考虑了二种固体(颗粒和冰或笼形物)和一种液体(水)的存在,以及一个含气和水的多孔隙基质。对于固体的Berea砂岩,低于0℃时的纵波理论估计值过低,在含有冰-颗粒相互作用和颗粒胶结时与实验数据产生了好的吻合。严格地讲,水的比例与温度紧密相关。假定已知孔隙的平均半径和标准偏差,那么在一给定温度下的波速拟合就能对整个温度范围的速度进行预测。通过一个粘弹性的单相结构模型来计算反射系数。本文的分析是针对游离气带的顶部(位于含气体水合物的沉积层下)和底部(上履于饱含水的沉积层)进行的。如果似海底反射仅仅是由于胶结气体水合物与含游离气沉积层的分界面造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在一定的气体饱和度下,很难估算低浓度情况下气体水合物数量。然而,水合物的高、低浓度还是可以区分的,因为它们分别呈现正和负的异常;(2)游离气和饱和度可以从反射振幅中而不是从异常类型中获取;(3)P波转化为S波的反射系数是指示高含量的气体水合物和游离气一个较好指示。另一方面,对于未胶结的沉积物,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曲线总是为正。  相似文献   
64.
三传感器波浪水槽二次反射主动吸收方法是加拿大科学院水力中心最近开发的一种水槽反射波控制技术。该法在造波板前 1~ 2倍波长处布置 3个传感器 ,通过入反射波分离方法得到准确的入反射波参数 ,以此调整造波信号 ,有效地吸收由建筑物反射回到造波板的二次反射波。文中在分析波浪水槽二次反射吸收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加拿大水力中心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5.
对渤、黄海14个主要海湾的原始验潮记录进行了分析,从中筛选出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54个假潮个例,着重分析了伴随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把可能引发假潮的天气形势归纳为4种基本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2%)引发假潮的天气个例都与锋面活动有关;所有个例中低层大气基本上都是弱静力稳定,且都具有较强的垂直风速切变。根据观测事实和稳定度理论分析认为,低层大气的弱静力稳定层结构以及由垂直风速切变引起的剪切不稳定性,是假潮气象学成因的一种必要条件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6.
南海罗斯贝变形半径的地理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南海 1°× 1°网格的标准层季节平均温、盐度资料 ,在未引入Boussinesq近似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Thompson Haskell算法求解线性化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的垂直结构方程 (重力内波方程 ) ,从而得到了南海各网格点的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和相应的罗斯贝变形半径 ,并探讨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期有助于南海环流和中尺度涡旋以及有关海洋侧边界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为代表研究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 den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母本与父本序列差异较大,属种间差异,在590个位点中有28个变异位点,而且全部为简约信息位点。使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亲本与杂交子代,在杂交子代中未检测到父本的线粒体DNA类型,11个处于两种生长阶段的杂交样本仅检测到一种单倍型,而且与母本的一个单倍型为同一种,表明褐牙鲆与夏鲆杂交线粒体DNA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68.
Breaking wave induced nearsurface turbulence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many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water column and nutrients mixing,heat and gases exchange across air-sea interface.The energy loss from wave breaking and the bubble plume penetration depth are estimated.As a consequenc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the TKE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wave breaking are also provided.It is indicated that model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most TKE generated by wave breaking is lost within a depth of a few meters near the sea surface.High turbulence level with intensities of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breaking is nearly four orders larger than υwl(=κuwz),the value predicted for the wall layer scaling close to the surface,where uw is the friction velocity in water,κ with 0.4 is the von Kármán constant,and z is the water depth,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ddy viscosity depends both on wind speed and sea state,and decays rapidly through the depth.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reaking wave induced vertical mixing is mainly limited to the near surface layer,well above the classical values expected from the similarity theory.Deeper down,however,the effects of wave breaking on the vertical mixing become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69.
Starting from the widespread phenomena of porous bottoms in the near shore region, considering fully the diversity of bottom topography and wave number variation, an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evanescent modes, a general linear wave theory for water waves propagating over uneven porous bottoms in the near shore region is established by use of Green‘s scond identity. This theory can be reduced to a number of the most typical mild-slope equations curreutly in us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research basis for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nonlinear water wave theory involving porous bottoms.  相似文献   
70.
Based on Hong‘s theory, previous random models, and a generalized expression suitable for FIT calcul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rregular waves and vertical wal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wave energy changes with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Particularly, the Mach effect and the combined wav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are significant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