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664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回顾了由构造分段求震级的方法的发展及特点,介绍了由构造分段过渡到震级的两种定量方法,并就“方法” 中的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2.
183.
本文研究了动态时变参数多层递阶法的原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使内符精度较高,在较小的震级误差范围内一步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4.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13日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2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与某些前兆异常特征,以及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中期与临震异常的相互关系,并对该地区三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差异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5.
186.
陈修启  傅征祥 《地震》1993,(3):18-23
本文主要研究了a、b值的变化对震级特征图的影响。当a、b值的变化幅度不太大时,仍然可从震级特征图上识别出最小均匀震级等震级阈值;当a、b值的变化达到相当的幅度后,震级阈值点变模糊了。  相似文献   
187.
188.
武烈 《山西地震》1993,(3):30-34
通过对1614年平遥榆社间6(1/2)级地震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前人确定这次地震时所用的史料疑点较多,所确定的基本参数也问题较大.得出是两次地震事件的结论:一次是1614年10月15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地点武乡,震级约为5(1/2)级;一次是1614年10月23日(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地点榆社,震级约5(3/4)级.  相似文献   
189.
190.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L2.0~2.6,1987—1999年ML2.5~2.6,2000—2008年后ML1.4~2.1,2009—2018年ML1.2~1.9;实验场地区M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C值升高是M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