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27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我们在1992年研制完成了MD-2型磁变仪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它在MD-1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增强了系统性能。MD-2型配接俄罗斯的磁变仪,已在南极和北京以及俄罗斯的部分台站投入使用。它的研制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磁测量数据的质量和处理速度,实现了台站记录设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52.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F波出现率极大值最大,而冬季的最小,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而且此极大值无论哪个季节都出现在磁正午时段.2.VLF波出现率在夏季较小冬季较大;其极大值出现在磁午后至磁子夜前的2-4h时段里.3.夏季ELF波指数∑A与地磁指数∑KP日变化较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6.4.冬季VLF波指数∑A与∑Kp日变化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可达0.8.这些结果表明日侧极隙纬度ELF波和VLF波各有不同的产生机制和源区.  相似文献   
53.
地磁脉动预报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5,17(2):253-258
阐述了利用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根据感应磁效应理论,地磁脉动比起常规的地磁观测方法,更能有效地反映震前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震前地磁脉动传递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并取得较好的预报震例.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4.
多数磁异常源在解释时可以看成是一个均一体,此时求取其磁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对正演问题这是显然的。对反问题,如果磁参数已知,即使仅仅知道磁化方向,也将使解有质的改善。若通过场的观测推算出异常源的剩余磁矩与感应磁矩的比值Q,除对磁异常  相似文献   
55.
应用小波分析空间差分法分析了泾阳台、乾陵台、周至台和郑州台的Z分量的地磁磁静日Rg值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台的磁静日Rg值有较一致的年变规律。分析泾阳台与其它各台的磁静日R。差值分析和小波变换,发现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地震前4个月内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了泾阳地震的震磁效应。对远离泾阳台、乾陵台的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也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6.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华北近三十年来的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的孕育、发生在时空分布上与地磁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震中距20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很多站都出现变幅不等的地磁异常变化,异常时间多数在一年内。异常形态多趋势性上升或趋势性下降。  相似文献   
57.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大于1000年)和短周期(约500年)两部分组成,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与日本地区相比,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5110-4670)±11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8.
1998年5月磁暴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低纬度地区地磁场的短时变化主要由以下电流体系产生:电离层发电机电流(IDC)、对称环电流(SRC)以及由部分环电流和Ⅱ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此外,由Ⅰ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电流体系(FACI)所产生的低纬地磁场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针对1998年5月1-6日的大磁暴,首先利用多个同子午线台站对的数据分离并消去由IDC电流产生的Sq场.然后,通过线性建模分离其他电流体系产生的磁场成分.结果表明:(1)发生在5月1-6日的磁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PRFI和FACI电流体系在1-3日不明显,在4-5日伴随着亚暴强烈发生.(2)SRC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同Dst指数相似,在第二阶段明显滞后于Dst指数.(3)在5月4-5日,PRFI在SRC之前增强,随着PRFI和FACI的恢复,SRC开始增强.这一结果为我们了解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9.
IAGA(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 )在《地磁测量与地磁台站工作指南》中指出 ,“对放置新型磁变仪的场所有 3点主要要求 :放探头用的稳定的墩子 ,稳定的温度和无磁性的建筑材料” (周锦屏等 ,1 999)。数字地磁记录仪器的应用在许多国家已有多年历史 ,IAGA的总结对我国地磁台站磁通门记录室的建设或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都地磁台相对记录室曾采用珍珠岩颗粒夹层、加厚薄弱墙等保温措施及氯化钙防潮措施对于地下水位浅、空气湿度大的地面建筑的地磁房收到了良好的保温防潮效果。由于珍珠岩颗粒年久要缩塌 ,对保温的长期效果有一定…  相似文献   
60.
利用通海地磁台(L=1.03)1999年SMALL磁通门磁力仪记录资料,对Pc3脉动出现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日出现频次有两个峰值,即清晨06:00-07:00LT(地方时)出现频次最高,午后14:00~15:00LT为次峰值。Pc3脉动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4月和12月,其次是8月和9月;最少的是6月和7月。按季节统计结果为春秋季出现频次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