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把用来分析地震波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两种方法,应用到地磁资料分析当中,具体分析处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s6.1地震前后地磁场资料,并对这两次地震前后地磁时空线性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①较大地震前地磁场的时空线性度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有些在震前回升,②各分量的时空线性度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期公布的第六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计算,分析了1945年以来东亚地磁非偶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中国地磁场模型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945-1990年,东亚地磁非偶极场X、Y分量缓慢向北和向西方向移动,东亚磁异常中心位置基本稳定,中心附近Z分量的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大约15年左右的增强和减弱期。中心附近X、Y的零值点的移动方向与地磁北极的移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作环境中的地磁场可以用于定向和姿态控制,为空间飞行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坐标系,但地磁场与带电、带磁的航天器相互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航天器的运动参数(如自旋、定向、轨道等),地磁场的变化,特别是磁暴和亚暴期间剧烈的磁场扰动会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航天器仪器的有效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与磁场变化相伴随的磁层、电离层扰动,高能粒子流对航天器的工作、空间通讯、对宇航员的安全都可能有严重影响。磁扰期间,中性大气的密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本文从地磁场结构和变化综合评价航天器工作的地磁场环境,为航天器利用地磁场和防护地磁场变化带来的有害影响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王瑞琴 《内陆地震》1994,8(3):229-233
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标准从北天山地区的地磁场总强度资料中提取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在区内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前,震中周围的台站存在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局部地磁场变量的时间序列非线性特性的分析,介绍了吸引子维数的改变研究震磁关系的思路,探讨了地震与非线性物理过程的关系,指出地磁场是具有低维奇异吸引子的确定性动力系统,地磁曲线中蕴含着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的信息,其吸引子维数可作为临震现象的突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制磁测补偿恒流源李玉华(中国唐山063001唐山地震中心台)对地磁场进行绝对测量时,分量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核旋分量磁力仪测量地磁场分量,是在补偿线圈内通以定量恒定的电流,使所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一个分量,准确地测出另一分量。补偿电流的数值可以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华北近三十年来的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的孕育、发生在时空分布上与地磁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震中距20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很多站都出现变幅不等的地磁异常变化,异常时间多数在一年内。异常形态多趋势性上升或趋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计算了河南省6个台站的相邻时段的地磁场总强度观测资料的自相关系数分析了各台自相关系数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各台的自相关系数曲线对应地震的效果较好,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低值后1-8个月,统计得出了各台所对应的地震震级与自相关系数异常面积和震中距的经验公式,利用3个以上台站的经验公式和交汇法,即可以求出震中位置和地震震级,经震例检验,该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0.
X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地城关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其后地震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通过分析地磁垂直分量谐波幅度的逐日比,作者认为这种高值变化可能与其间地下介质电阻率下降有关,但也有可能是是外场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