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1篇
  免费   2209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测绘学   1405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1303篇
地质学   10103篇
海洋学   779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1281篇
自然地理   157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851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990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854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长江及其支流江水水质对沿江城市岸边带地下水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江水岸边污染带与地下水水质更为密切。本文从江水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着手,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江水的影响范围,用典型地段的资料讨论影响带地下水化学变化趋势,并预测三峡水库回水后,江水岸边污染带对地下水的危害。为保护地下水水源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2.
动力变质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与命名朱大岗,王治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关键词动力变质岩,结构成因分类,变质岩类型与命名,岩石分类笔者根据多年来野外、室内动力变质岩宏观、微观研究鉴定和已经总结出的一些动力变质岩的特征,按照地质力...  相似文献   
893.
894.
南桐二井采区突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桐煤矿二井的突水动态划分为纯衰减型、波动衰减型、季节波动衰减型、波动稳定型和逐渐增大型5类,它们分别对应于采区与浅层长兴灰岩含水层、蒲河及大气降水的不同连通程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895.
本文根据灰色局势决策方法,按照最大效果测度原理确定民勤盆地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896.
非平衡吸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性核素在以水作为载体于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与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与解吸为一非平衡过程,本文建立了考虑非平衡吸附的放射性核素迁移数植模型,模型中对于水动力弥散方程和非平衡吸附关系式的耦合,采用数值离散、直接代入的方法使数值求解便于实施.利用现场核素迁移试验观测资料对所建立的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值模型进行了检验,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7.
根据构造、岩性将太行山区划分为六个相互没有地下水联系的水文地质区.本文根据含水类型、岩性特征、富水强弱描述了太行山区各类含水岩组的特征.  相似文献   
898.
本文把只适用于线性地下水系统资源管理的响应矩阵方法推广到非线性地下水系统之中.讨论了非线性多层含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原理,编制了程序软件并进行了理论检验.对于把潜水系统用承压水系统近似代替进行水资源管理这一作法的不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由于非线性地下水系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99.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