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0篇
  免费   4891篇
  国内免费   5981篇
测绘学   1944篇
大气科学   3460篇
地球物理   4843篇
地质学   15927篇
海洋学   3039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1730篇
自然地理   2894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846篇
  2022年   1045篇
  2021年   1181篇
  2020年   848篇
  2019年   1157篇
  2018年   804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993篇
  2014年   1525篇
  2013年   1205篇
  2012年   1359篇
  2011年   1426篇
  2010年   1327篇
  2009年   1414篇
  2008年   1347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1022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991篇
  2002年   1024篇
  2001年   1058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789篇
  1998年   761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709篇
  1994年   644篇
  1993年   588篇
  1992年   652篇
  1991年   509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4篇
  1964年   10篇
  1954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62.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3.
太子河流域西部竹蜓类动物群,以本溪—牛心台地区为最发育,一般可划分为一个共存延限带,一个组合带,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合亚带。Ⅱ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3Fusulina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组合亚带2Fusulinelaprovectu-Fusulinapseudokonnoi组合亚带1Fusulinaschelwieni-F.mayiensis组合亚带ⅠProfusulinelaparva-Eostafelasubsolana共存延限带Profusulinelaparva系作者等研究辽南竹蜓类并建带的带分子,Eostuffelasubsolana为盛金章教授建立的辽东本溪群下部竹蜓带的带分子,时代为中石炭世早期。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代表本区及东北南部最发育的竹蜓类动物群。该带属于中石炭世中—晚期,也是太子河流域最大海侵期。以上二个竹蜓类生物带总体应属于Moscovian阶,时代为中石炭世。  相似文献   
64.
程明高 《铀矿地质》1991,7(6):321-327,344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西部金矿主要类型、矿化特征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成矿区、12条成矿带、32条成矿亚带,从而指明了找矿方向,为贯彻“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填图和水系位移测量结果,论述了香山-天景山弧形断裂带新生代有两个不同活动性质的阶段,即早期阶段的强烈挤压和晚期阶段的左旋走滑兼挤压。分析、讨论了不同活动阶段的时间界限和转变原因。指出了1709年中卫南71/_2级地震形变带的表现形式、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66.
关于南黄海地震区(带)的厘定及其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67.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区内活断层性质、盆地生成和水系分布极向等的研究,进一步从地质上论证了该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一局部应力场是川滇菱块作南向滑移引起的地壳上部的构造变形事件。晚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是这一滑移过程造成的地壳表层的拉分盆地。在地壳的下部有可能受到大区域板块北(偏东)向推挤作用的影响。中小地震和强震在深度分布、破裂特征及应力方向上的区别有可能是这种不同深度层次上应力差异作用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68.
东北地区重力均衡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空间重力异常特征以及莫霍界面的起伏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9.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0.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野外调查,卫、航影象判读,地震活动及震源机制等资料,初步研究了北西向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探讨了拉分构造的发育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自中生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以强烈的水平左旋剪切错动为主,水平与垂直位错之比约为10:1。从历史地震活动规律推断了在未来20—30年内,该带将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并具有发生M≥7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