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21篇
  免费   8019篇
  国内免费   2854篇
测绘学   1324篇
大气科学   1922篇
地球物理   30648篇
地质学   10064篇
海洋学   1423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733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891篇
  2022年   895篇
  2021年   1289篇
  2020年   967篇
  2019年   1201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1120篇
  2014年   1833篇
  2013年   1612篇
  2012年   1963篇
  2011年   1831篇
  2010年   1762篇
  2009年   1927篇
  2008年   1843篇
  2007年   1499篇
  2006年   1559篇
  2005年   1479篇
  2004年   1440篇
  2003年   1408篇
  2002年   1501篇
  2001年   1472篇
  2000年   1398篇
  1999年   1310篇
  1998年   1304篇
  1997年   1266篇
  1996年   1378篇
  1995年   1396篇
  1994年   1276篇
  1993年   1301篇
  1992年   1300篇
  1991年   1126篇
  1990年   1019篇
  1989年   716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22篇
  1974年   21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中法东海调查地震系统及其它设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定,1996年4月22日-5月16日国家海洋局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使用法国阿塔朗特号海洋调查船,在我国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进行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目的是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序列,及其与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2.
163.
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了一个地震海啸数值模式,模式包含越洋海啸传播部分和近岸海啸变形部分,在越洋海啸传播部分中采用线性浅水方程,使用蛙跃格式求解,并且选择合适的空间步长与时间步长,使差分格式中产生的数值频散与包辛尼斯克方程中的物理频散一致,这样在不影响海啸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节省了计算机的机时与内存.在近岸海啸变形部分的计算中,考虑了非线性对流项与海底摩擦项.同时该模式采用了多重网格嵌套技术,提高了所关心地区的计算精度.利用这个地震海啸模式模拟了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结果与观测记录较吻合.这个模型已用于我国沿海核电站可能最大地震海啸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4.
卫星的设置计划是为了加速3维地震调查数据处理往返时间,就经济效益而言被视为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5.
166.
自中印度洋被确认为是大洋岩石圈活动压缩变形的场所以来,人们已经竭尽全力来确定该地区的缩短量.其目的是了解在很高压应力下的板内变形会对周围板块的运动学起什么作用以及大洋岩石圈的机械反映.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167.
168.
南沙群岛海区珊瑚礁灾害性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有独特的灾害地质类型。珊瑚礁灾害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通过珊瑚礁的地质记录研究了内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活动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外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海底槽谷与地形突变带、崩塌、滑坡、峰礁与埋藏礁、泥丘、埋藏负地貌等),同时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170.
在地壳中除一般的地震外 ,还可能发生其他不那么快速的地震过程。例如 ,在火山附近常记录到相当持续的振动 ,被称之为火山的抖动。2 0 0 0年日本开始起动由安置在全国各地、深度为 2 0 0~ 3 0 0m钻孔中的由 60 0台数字地震仪组成的“Hi 网络”。按仪器的灵敏度及其分布的密度 ,它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类似的网络。“Hi 网络”记录到发生在南海俯冲区范围内地壳下层延续数分钟至数星期的振动。日本地震学家ObaraK成功地记录到离火山活动中心非常远的地壳振动。如果没有“Hi 网络”和在集中处理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 ,这些振动也许未被注意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