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05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龚解华 《探矿工程》2005,32(2):30-36
阐述了非开挖技术在上海的发展轨迹、应用现状和战略思考,并以翔实和权威的资料论证了有关论点,对全国非开挖技术发展有关情况也有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82.
深基坑工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内容比较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为了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和预报异常现象。对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模型范围是影响数值分析计算精度与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深埋隧洞开挖数值模拟分析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和复合失稳准则,对计算模型的纵向范围取值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纵向变形以及未开挖岩塞对围岩变形的约束作用,然后研究了近端边界和远端边界对监测断面位置处围岩变形的影响,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多组计算结果进行了位移误差分析,并给出了纵向模型范围的取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断面距掌子面大于10倍洞径时,未开挖岩塞的约束作用基本消失;远端边界以及近端边界与监测断面的最大位移误差值之间均基本满足幂函数关系,且远端边界对监测点位移误差的影响要大于近端边界;深埋隧洞开挖数值模拟中,纵向模型范围取7.5倍洞径即可满足一般数值分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4.
魏华超 《探矿工程》2018,45(3):71-75
介绍了ZT-TG500型推管机的参数、工作原理、主要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关键技术、用途。推管机在非开挖施工过程中,对非开挖设备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能够“营救”施工中卡死的管线,也可以协助非开挖设备推动管线前进,保证工程的成功。该推管机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零到最大无级调速,给施工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卡瓦橡胶硫化涂覆技术,保证了卡瓦夹紧时不损坏钢管表面的防腐层,同时保证了足够的夹持力而不打滑;双油缸同步防扭技术,采用滑动导轨与大型分流阀的机液控制方法,来实现油缸的零阻力,使油缸的推力能有效地应用到工程中。通过青州水管铺设与穿越松花江的自来水管铺设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孤山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位于一老滑坡体上,因场地平整施工滑坡出现重大变形险情,对工程建设构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变形机制的系统研究,认为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因是前缘切脚的不当施工开挖活动。场平开挖已将滑坡肢解为东区、中部区和西区3大部分,滑坡变形对西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大,对东区和中部区的整体稳定影响较小,针对各区滑坡变形特征采取了应急工程处理。险情处理后,结合开挖现状和变形特征开展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除了滑坡东部②号变形体区域和滑坡西区仍不稳定外,其余部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暴雨或久雨条件下,滑坡欠稳定-不稳定。为保证工程安全,滑坡需要进行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86.
张红涛 《探矿工程》2021,48(6):113-117
太原万达广场A2区商住楼基坑工程部分区域为粗砂砾石地层,基坑隔水帷幕中深层搅拌桩无法有效使用。提出了在粗砂砾石地层采用高压旋喷桩隔水帷幕的施工技术方案,采用双套管锚杆钻机引孔、单管高压喷射工艺进行施工,成功实施了这一工程。经检查,喷射注浆体相互咬合良好,有效桩径内水泥含量均匀无夹块现象,隔水帷幕止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7.
邵晨晨 《探矿工程》2021,48(6):102-108
上海某国际金融大厦深大基坑项目北侧紧邻运营轨道交通8号线区间隧道,最近处仅7.87 m,南侧与现有世博共同管沟净距2.0~3.0 m,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周边环境敏感。同时,本项目位于黄浦江畔,场地浅层为典型的淤泥质软土地层,下部为富含承压水粉(砂)土层,且微承压水层与第一、第二承压水层互为连通,止水帷幕无法隔断承压水层,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分坑施工、被动区加固、预应力伺服钢支撑系统、抽灌一体化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跟踪注浆、型钢垫层等技术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6.52 mm,共同管沟的最大变形15.3 mm,其最大变形均满足变形控制要求,确保了运营区间隧道和共同管沟的安全。  相似文献   
88.
除有特殊要求外,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使用期限通常为一年,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基坑开挖完成后长时间搁置再复工的现象,形成了一批存在安全风险的超期服役深基坑.北京地区某深基坑停工超过5年,历经两次加固,通过对现状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测鉴定、变形分析,确定加固设计的关键环节,针对基坑存在的锚杆预应力损失、桩后土体疏松、堆土挖除后将继续变形等问题,制定了加固方案,包括杆锚增设及二次张拉、疏松土体注浆加固、桩间护壁修补及加强复工时的动态监测等,本加固项目在保证施工质量合格的情况下,顺利开挖至槽底,未发生事故,表明加固措施安全可靠,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9.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矿山巷道开挖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对于深部节理岩体相似模型的制作,难度高,周期长,工艺复杂。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一套节理围岩巷道开挖的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依托金川矿区典型的菱块状围岩巷道进行了试验,详细介绍了模型搭建和开挖过程,并将模型试验与现场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提出了一种浇-砌混合搭建方法,在模型内圈采用砌块堆砌的方式,外圈选择浇筑的方式,既能体现出节理围岩的结构特征,又能提高试验效率;(2)自主研制了一种巷道开挖装置,通过螺旋牵引拉出预埋模具的方式完成开挖,巷道成型好,扰动小;(3)以金川矿区巷道为原型进行的物理模型试验,真实还原了工程中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为类似模型试验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0.
史建升  徐源  李慧  阎长虹  侯珏  俞良晨  赵华新  崔王洪  徐成华  刘刚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05-2024010005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深基坑呈现出开挖深、规模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其支护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本文以南京地铁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基坑施工对邻近桥梁的影响。其场区位于长江下游漫滩相二元结构地层分布地段,上部软土层厚度大,下部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该基坑为典型的深大异形基坑,距离某大桥的双曲拱引桥仅为7. 2 m,由于之前桥梁已遭受其他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较大变形,所以后续工程对其影响变形控制要求极高。为此,该车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基于地下空间实际功能采用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超深工法墙综合变形控制方案。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开展复杂环境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及桥梁桩基的变形预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深大狭长异形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沉降变形影响显著,通过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工法墙进行变形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基坑的空间效应,减少“长边效应”、“异形效应”等对桥梁沉降变形的影响。通过现场基坑开挖过程实际监测结果,验证这一综合变形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大狭长异形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