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4篇
  免费   1196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测绘学   1143篇
大气科学   435篇
地球物理   2806篇
地质学   2643篇
海洋学   53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892篇
自然地理   917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2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选型的智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结构整体性能实现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选型阶段是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规划,控制与优化等的关键环节,初步给出了从不同角度表征结构及其相关全系统。全寿命,全性能等客观需求与约束的结构选型性能模型。接着分析介绍了四种智能评价方法(即ES、FIS、ANN、ANNFIS法),给出了集成智能评价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框图,在介绍了七种Mamdani模糊推理算法的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推理方法结合。给出了一种兼有两者共同优点的多输入加权模糊推理与去模糊化算法及该算法用于性能评价的过程,最后,通过基于该算法的性能评价实例,给出了结构受力合理性性能评价的七条模糊规则及输入输出参数的评价等级标准,隶属函数及其加权模糊推理的过程与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表征与利用专家知识,经验与策略,能更好地满足结构选型多性能,多层次的性能评价需要,且评价过程与结果直观,有效。上述工作为表征,量化,控制与优化结构性能,恰当利用与改进各类结构。提高选型质量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目前分析堆石坝下游坡的抗震稳定性仍采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土体的抗剪强度多用莫尔-库仑准则。试验表明堆石材料的抗剪强度更符合非线性表达式。已有文献采用非线性抗剪强度分析堆石坝的抗震稳定性,但该方法的安全标准少见论证。本文对采用线性与非线性抗剪强度的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分析堆石坝坝坡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毕肖普法安全系数比瑞典法高2%-10%,采用非线性抗剪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比采用线性抗剪强度高15%-25%。与毕肖普法容许安全系数比瑞典法高同理,用非线性抗剪强度准则进行堆石坝坝坡稳定计算,其容许安全系数也应在线性准则的基础上提高。提高的幅度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3.
遗传算法在离散变量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及其改进方案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峰 《世界地震工程》2002,18(4):131-135
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离散变量结构优化的过程。针对传统的遗传算法在优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几种改进方案,分别应用于遗传算法的编码、搜索、目标函数的生成等各个环节,以提高整个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4.
对六层组合墙砌体、底层框剪、底两层框剪和底三层框剪组合墙砌体四种房屋,从加速度、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在给定刚度比的情况下,组合墙砌体永恒的抗震性能略优于底部框剪组合墙房屋。底部多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  相似文献   
125.
126.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模型与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城市的核心与基础,现有的万维网已经不能满足空间信息访问与处理的需要。该文对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和基础的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的基础理论及网格中的空间信息模型与服务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空间信息网格的若干关键技术及网格中的空间信息模型的特点与要求,并对空间信息网格服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0.
东莞城市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积极吸纳海外资本与技术,通过“三来一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非农产业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然而,受我国分散的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政策体制的影响,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实地考察与问卷访谈,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效率低、外来人口集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提出协调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