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袁晶  张为  张小峰 《水科学进展》2013,24(3):358-365
传统固定结构的计算网格不适于处理计算边界动态变化的问题,利用动网格技术,结合土力学中粘性土河岸的崩塌机理,建立了可变网格下的堤防溃口展宽二维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的基础上,对北江下游的大塘围蓄滞洪区口门处的崩塌展宽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溃堤水流对堤防土体的冲蚀,堤防发生崩塌破坏,溃口洪水流量迅速增大,与实际相符,说明通过采用可变网格与土力学中粘性土河岸崩塌机理相结合的计算方法,使得模型具备准确模拟蓄滞洪区口门处横向崩塌展宽过程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本文将该无损探测技术用于土石坝的渗流安全评估试验。由于探测的核磁共振信号源于地下水中的氢质子,则可以确保核磁共振响应仅与地下水信息有关。利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直接找水的技术优势,探测堤坝的浸润面,以判断堤坝的渗流(漏)隐患,为堤坝尤其是小型病险水库堤坝、易发事故的堤防的病险诊断提供一种便捷、高效和可重复利用的方法。通过NUMISPOLY多道核磁共振探测系统在某原体大坝检测中的试验,得到原体大坝的浸润面,进而对土石坝进行渗流(漏)隐患的评估,该方法为堤坝渗流(漏)隐患探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
94.
为了改变传统人工管理堤防资料的落后状况,亟需进行计算机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管理。本文介绍了某流域江河堤防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及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95.
对长江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目前长江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在地质测绘、勘探布置、试验方法和成果整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笔者的认识和对有关规程、规范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
《防汛与抗旱》2003,(2):60-61
  相似文献   
97.
98.
利用线热源法研究堤防集中渗漏通道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地下水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来研究堤防的集中渗漏通道,分析了钻孔中地下水温度分布规律,将地晨中集中渗漏通道看作线热源,建立线热源法模型,具体以江都高水河船厂段的渗漏研究为例,证实了集中渗漏通道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防洪工程是长江干堤 ,长江堤防线路长、工程浩大、堤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涉及大量的已有地质数据和资料。今后在整治加固堤防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还需随时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检索、分析、统计和维护 ,随时调用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报告和图件 ;在防汛期间可以针对堤防险工险段的险情 ,随时查询和调用有关的资料、数据或者图件 ,提供采取抢险措施决策的地质依据。这既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共享性。因此 ,建立合理的长江堤防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模型及其成熟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