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48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通过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露头剖面的宏观组合和微观结构,总结出奥陶系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表现特征、成因机制,指导盆地内层序界面的研究。柯坪-巴楚地区奥陶系主要有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一级层序界面发育在构造变革期,如受到造山运动或区域构造隆升作用等影响,表现为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等特征;二级层序界面发育在沉积环境重大转换阶段,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或局部构造运动影响,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淹没不整合等特征;三级层序界面与局部构造运动有关,表现为局部平行不整合。层序界面的表现形式包括古土壤层、喀斯特化、地层削截、地层超覆、岩性岩相突变等。通过总结不同层序界面的性质和成因,分析不整合面的规模和发育部位,预测有利岩溶储层发育的区带。  相似文献   
62.
陆缘洋-陆转换或盆-山转换复杂多变,沉积作用活跃,但迄今认识有限。文中基于对陆块和造山带地层格架的梳理和建立,选择塔里木块体北缘与南天山之间两条较完整的泥盆—石炭系典型剖面开展盆地与沉积序列研究。泥盆纪—早石炭世维宪早期发育碱性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浊积岩,而早石炭世维宪晚期—晚石炭世发育序列清晰的中厚层状碳酸盐岩、碎屑岩及其混合沉积组合,指示洋-陆转换已经发生。进一步重点分析了其中砂岩碎屑重矿物样品19个、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U-Pb及Hf)样品12个,结合砂岩骨架组分特征综合解析了物源体系与构造演变机制。研究表明,泥盆纪—早石炭世维宪早期,塔里木块体北缘东部发育不稳定和差异显著的碎屑组合,并具有接近地层年龄的碎屑锆石,指示了由南向北相对近距离的源汇体系、活动陆缘和混杂沉积的特征;而西部砂岩呈现的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来自塔里木陆块相当数量的锆石年代学特征,则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属性。早石炭世维宪晚期—晚石炭世,塔里木块体北缘东部成分成熟度增高,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来自塔里木陆块的碎屑锆石,以及相当部分390~460Ma锆石的εHf(t)显示特征的正值,具有主体再旋回混合造山带的物源构造属性、中-近距离源-汇体系和残留海沉积特征;而在塔里木块体北缘西部,较之前更加明显的较高砂岩成分成熟度和来自塔里木陆块的大量锆石年代学特征,说明具有远距离源汇体系特征,可能指示了更加广阔的残留洋或残留海沉积。这说明尽管南天山洋在早石炭世维宪期以后已经关闭,但直到晚石炭世仍未明显造山。塔里木块体北缘东、西部泥盆—石炭纪陆缘构造及相关盆地系统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是中亚地区陆缘裂解、多岛洋闭合、(微)陆块聚合复杂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3.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灰石矿床是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北缘最早发现并勘探的典型偏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三位一体的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灰石矿床,其后的20年里我国陆续发现矾山、且干布拉克、马伸桥三个典型碱性杂岩体磷矿,表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北缘具有良好的碱性杂岩型磷矿成矿地质构造条件,是具有重要成矿远景的成矿带。朔州杂岩体为印支期侵位于太古宇黑云母花岗岩、片麻岩中,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营口-宽甸-狼林隆起。岩体由三个侵入期岩石组成,第一期侵入岩为偏碱性超基性岩,第二期为碱性岩,第三期为碳酸岩,磷灰石矿体按成因类型分为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和交代型,磷矿与碳酸岩和碱性岩有关,蛭石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磷矿探明储量1亿t,远景储量数亿t,为大型蛭石--磷矿床。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库南1井,轮南46井,塔中12井和塔参1井)寒武-奥陶系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云岩)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甲基芴混合物型;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塔北隆起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塔中隆起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65.
明确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的品质、规模及分布规律对指导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柯坪地区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解剖,阐明了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与藻(蓝细菌)有关的微生物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藻格架白云岩)、黏结藻屑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含砂屑泥—粉晶白云岩,自下而上的岩相组合指示缓坡型台地沉积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粒(晶)间溶孔和藻格架溶孔,总体具有中高孔—中低渗的特征,孔隙的发育与岩相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砂屑白云岩和具有格架结构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物性最好;通过二维地质建模及基于数字露头的三维地质建模,揭示了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具有较好的层位性、相控性和规模性,古隆起围斜部位的中缓坡丘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6.
中天山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良树  邓兴梁  马绪宣 《地球科学》2019,44(5):1584-1601
中天山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问题涉及中亚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倍受学术界关注.在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塔里木北缘物质成分和年代学成果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对托克逊县干沟与和静县阿拉沟两地的前南华纪地层序列及其岩石组合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筛选出4件浅变质砂岩样品做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获得165组年龄数据.结果表明,发育在中天山地区的前南华纪地层序列、岩石组合、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环境与塔里木北缘的基本一致,可比性好,揭示了二者之间密切的构造亲缘性.其Th/U比值密集分布在0.4~4.0,表明岩浆锆石占绝大多数.锆石U-Pb测年产生了4个年龄峰值,分别为950Ma、1 550Ma、1 920Ma和2 480Ma,表明中天山较好地保存了元古代的4次重大构造-岩浆活动信息.这些年龄峰值在塔里木陆块均有对应岩浆体的发育,也与塔里木周缘的前寒武纪年龄谱吻合,进一步佐证了中天山基底与塔里木克拉通曾经是一个统一块体的认识.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中天山陆块是在南华纪以来,逐渐从塔里木克拉通拉张裂离出来的;伴随早古生代天山洋的俯冲,一个奥陶纪-志留纪火山弧发育在这个裂离的中天山陆块之上.  相似文献   
67.
蔡志慧  马绪宣  何碧竹 《地质学报》2019,93(10):2426-2445
长久以来,中国主要陆块被普遍认为比世界其他陆块开始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的时间较晚,为新元古代早期。为了探讨此问题,我们选择中国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新元古代早期(1.0~0.8Ga)的构造变形及岩浆特征。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拉伸线理近平行于造山带方向,反映了后造山陆内走滑剪切过程。1.0~0.8Ga的岩浆岩皆为较小规模花岗岩,未见基性包体,矿物组合中基本无角闪石,具有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特征,并含有大量捕获老锆石,说明古老基底或重熔地壳的显著参与。岩石源区主要为重熔基性下地壳,在构造背景判别图上基本落在后造山环境。锆石Ti及全岩Zr温度计算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结晶温度普遍偏高,约800℃。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①在新元古代原塔里木陆块(包括早期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块)已经位于罗迪尼亚超大陆内部,1.0~0.8Ga变形及岩浆记录皆反映了原塔里木陆块与其它陆块碰撞后的构造事件;②由于超大陆聚合后的热毯效应使得新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结晶温度偏高;③中天山、伊犁及现今塔里木地块最初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的时间应早于新元古代(1.0Ga)。  相似文献   
68.
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田景春  彭军 《沉积学报》2008,26(5):762-771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油气勘探的发现,使其研究重新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志留—泥盆系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野外剖面、盆内钻井、岩芯详细的分析,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研究成果,将塔里木盆地泥盆—志留系划分为3个沉积体系组(分别为陆相、海陆过渡和海洋沉积体系组),进一步识别出8个沉积体系。在上述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测井相、地震相的识别,对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志留—泥盆纪沉积演化过程中,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在各个时期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个古地理演化过程中,又具有继承性。具体表现为:整个志留纪以陆棚、滨岸、潮坪沉积为主,沉积相带总体表现为南北向分带、东西向展布的格局;晚志留世—泥盆纪总体为滨海—潮坪环境,沉积相带较前期局限;晚泥盆世晚期为滨岸—潮坪环境,沉积区进一步缩小。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会为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和油气预测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9.
塔里木西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国俊  肖立新 《沉积学报》1999,17(4):560-565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0.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台地镶边体系分析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发育良好的多种粒屑滩和生物礁组成的镶边沉积体系为特征。通过精细的单井相分析,识别出砂屑滩、砾屑滩、生屑滩以及鲕粒滩等,并且区分出3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礁:①隐藻灰泥丘;②主要由枝状苔藓虫、海绵或(和)珊瑚建造的障积礁;③由石质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管孔藻等建造的骨架礁。在面向深水盆地的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征。在背靠开阔海台地的台缘内带,主要表现为中低能粒屑滩、隐藻灰泥丘以及障积礁的组合。这个台缘镶边沉积体系总体上沿塔中1号断层西侧呈北西-南东向长带状展布,长度100多公里,是本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储层质量台缘外带总体上优于台缘内带,其中骨架礁礁核和粒屑滩灰岩最好,礁间海和滩间海沉积物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