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从理论上分析了转柱式散气增氧装置扩散帽的水动力性能和影响进气量、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因素。同时选择了两个系列4种技术参数的扩散帽装置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情况基本吻合。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最后选定出扩散帽的最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2.
王凤华 《海洋学报》1993,15(2):121-128
辽东湾顶部浅海区水产资源丰富,是理想的水产养殖基地,同时这一带海底地质构造有良好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辽东湾顶亦是风暴潮多发性岸段.风暴潮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有很大影响,百年来这一带曾多次发生风暴潮灾害,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15年7月19~30日发生的特大风暴潮,当时营口市内积水1m以上,可平地行船.  相似文献   
173.
2012风暴年     
《海洋世界》2013,(3):8-9
2013年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和《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在公报里,用大量数字总结了2012年中国的海洋灾害、中国海平面的状况和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4.
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为例,将“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用到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中来,提出将含铀物质从风化剥蚀到汇流、富集的整个物理化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源—汇”系统,以此来探讨砂岩型铀矿的富集机理和成矿规律。鄂尔多期盆地西南缘下白垩统的铀源岩主要为北部、西南部的沉积岩、花岗岩,混杂了少量长英质岩和中性火成岩。沉积期富铀沉积岩和西南部富铀蚀源区为成矿提供了铀源条件,沉积期铀的预富集为铀成矿奠定了部分物质基础;盆缘古隆起区和下切沟壑古地貌单元是铀成矿时期的两种主要汇流通道,含氧含铀水在重力的驱使下沿着古隆起区和下切沟壑向盆内渗透性好的砂岩迁移流动,形成后生氧化蚀变,在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受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作用富集成矿。砂岩型铀矿“源—汇”系统研究有助于对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总结,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利用沉积转换事件再造关键变革期的构造活动和气候演变是源-汇系统研究的新动向和切入点。新生代以来,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汇聚隆升以及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剥蚀、向孟加拉湾的物质输入,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源-汇系统(喜马拉雅-孟加拉湾源-汇系统)。利用3D地震数据和IODP 354与362航次获取的碎屑锆石数据揭示了晚中新世以来孟加拉-尼科巴扇沉积转换事件及其源-汇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尼科巴扇和孟加拉扇经历了此消彼长的沉积建造过程:尼科巴扇经历了“晚中新世快速进积→上新世缓慢建造→第四纪相对静止”的建造过程;而孟加拉扇经历了“晚中新世相对静止→上新世缓慢建造→第四纪快速进积”的沉积建造过程。喜马拉雅-孟加拉湾源-汇系统碎屑锆石年龄核密度统计结果显示:晚中新世以来,指示古布拉马普特拉河迁移演化路径的60~0 Ma碎屑锆石在若开-尼科巴扇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孟加拉扇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这一碎屑锆石年龄核密度变化特征表明:(1)在晚中新世,古布拉马普特拉河主沉积物分散路径靠近孟加拉湾东部一侧发育且大量碎屑颗粒向尼科巴扇搬运分散,形成“快速进积的尼科巴扇和相对静止的孟加拉扇”;(2)在上新世初,青藏高原隆升所诱发的西隆高原抬升使古布拉马普特拉河向西迁移分流,在古西隆高原北缘Mikir山附近分流为东西两支,东支向尼科巴扇搬运分散的碎屑颗粒开始减少,而西支向孟加拉扇搬运分散的碎屑颗粒开始增多,形成“以缓慢建造为演化特征的尼科巴-孟加拉扇”;(3)在第四纪初,印度板块-亚洲板块最强碰撞造成青藏高原最强隆升并达到最大海拔高度,古布拉马普特拉河东支袭夺废弃,向尼科巴扇卸载的沉积物相应显著减少,而古布拉马普特拉河西支与恒河并流后向孟加拉扇卸载的沉积物亦相应显著增加,形成“相对静止的尼科巴扇和快速进积的孟加拉扇”。由此可见,尼科巴-孟加拉扇“此消彼长的跷跷板式沉积转换事件”是古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物分散路径迁移演化的源-汇响应;其在上新世-第四纪之交发生了一起最为显著的沉积转换事件,其是上新世晚期印度板块-亚洲板块碰撞的源-汇响应。  相似文献   
176.
为提高煤层静态致裂井下作业效率,优化致裂布孔参数,以中煤华晋王家岭矿12316综采工作面胶带巷为实验背景,结合煤层变形破坏方程、瓦斯扩散渗流方程和煤层渗透率演化方程,构建煤层破坏及渗透率演化模型;采用FlAC3D-COMSOL Multiphysics对煤体静态致裂增透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揭示静态致裂作用下煤层应力分布、塑性扩展与瓦斯压力传递演化规律。通过优化选取致裂工艺参数开展现场试验,定量分析不同孔距下静态致裂过程中煤层瓦斯抽采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静态致裂过程中膨胀应力在煤体内部沿致裂孔半径方向向四周均匀传递,单孔致裂过程中形成圆环状应力圈和塑性区;在双孔致裂条件下,两致裂孔内膨胀应力的水平叠加效果优于竖直叠加效果,使煤体水平方向破坏效果较竖直方向显著,且两致裂孔中间区域的煤层先于其他区域破坏。受静态致裂作用范围的限制,增透促抽后煤层内瓦斯压力大小与孔距呈正相关关系,煤层渗透率与孔距间呈负相关关系;现场试验表明,将孔距设为1.6 m以内进行静态致裂增透,在抽采负压为20 kPa条件下抽采30 d,测得致裂后瓦斯抽采纯量提升1倍左右,说明静态致裂对瓦...  相似文献   
177.
洞庭湖入汇对长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影响着荆江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汇流顶托作用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本文基于1990—2020年荆江河段水位流量关系与洞庭湖汇流比,提出洞庭湖入汇顶托程度的量化方法,构建计算顶托程度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顶托程度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洞庭湖入汇顶托程度与汇流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顶托程度随干流流量增大而增加,2003—2020年枯水、中水和洪水流量级监利站水位受顶托程度平均为0.59、1.33和1.60 m;顶托最大影响范围随干流流量与汇流比增大向上游延伸。(2)随汇流比增大,在2020年干流枯水、中水和洪水流量级下,顶托最大影响范围的延伸区间分别为石首—沙市、石首—陈家湾和陈家湾—枝城;汇流比、荆江段累计冲刷深度、螺山水位及干流流量对顶托程度变化的重要性占比分别为28%、27%、25%和20%。(3)构建的顶托程度计算模型在不同流量级都能够较好地计算荆江河段水位的顶托程度并确定顶托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78.
杨英英 《地下水》2023,(6):115-117
按照水利部县级总体实施方案水资源论证要求,取水水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取水方案合理性分析和取水可靠性分析。文章以辽中县“节水增粮行动”取水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证了其合理性。辽中县地处辽河中下游平原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片区分布全县8个乡镇,项目片区面积2 766 hm2,取水方案为就地取用地下水。在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抽水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论证区单井涌水量、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通过确定每个区域的单井涌水量,对方案中单井的控制面积和井数进行了复核,分析认为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9.
田立新 《地球科学》2021,46(11):4043-4056
构造转换带以其重要石油地质意义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强调转换斜坡对大型砂体展布方向及堆积范围的控制.针对转换带及附近陡坡带的砂体及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以惠州凹陷西南缘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转换体"概念的转换体优质砂体预测方法.相比于转换带,转换体研究变"带"为"体",是对转换带的扩充和深入.研究范围上,将转换斜坡带与断控陡坡纳为组合体,强调两者在三维立体组合下沉积体存在动态时空交互作用;研究内容上,以"构造-地貌-沉积-储层"思路来分析优质砂体的成因及演化.基于"转换体"的优质砂体预测方法,指出惠州26洼西南缘可划分出"锐角-直角-钝角"三类转换体模型,在不同类型转换体的构造-地貌格局下,陡坡和转换斜坡扇体间具有孤立-叠加-联控三类控沉效应,其对应储层物性逐渐变好.系统解析惠州凹陷转换体控沉-控储特性对完善转换体系框架有理论意义,同时可服务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需求.   相似文献   
180.
在高炮催化区跟踪算法基础上,探究了选取等面积同心圆环作为对比区进行人影作业效果物理评估新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适应性判断指标。选取垂直液态含水量和面雨量作为方案检验因子,分析了不同自然降水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催化区"和"对比区"平均物理量的双比值和相对偏差等参量的变化;并以相似离散度为指标,分析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分析何种条件下自然降水的"催化区"和"对比区"变化比较一致且小于增雨效果。实验表明:不同自然降水过程中,"催化区"和"对比区"30 min平均垂直液态含水量变化以及3 h平均相对增雨均小于增雨效果,新方案可用于人工增雨效果分析。后提出将综合相似离散度作为判据,当其值大于0.2时,则不采用该方案,判据的增加明显改善了新方案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