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Yong 《中国地震》1997,13(1):10-17
利用1970~1993年华北地区ML≥2.0的微震资料,根据其地震活动特点,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其G-R关系曲线,由该曲线可得到每个震级的年频次,同时,由该区域的历史地震(1300-1993年)可得到较大震级的实际年频次,两者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当选取合适的区域时,利用近代微资料可以推测出该区域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但同时有两点注意:(1)利用微震资料进行统计时,得到的得一  相似文献   
72.
南岛1605年曾发生过7 1/2级强震,是一个有研究意义的地震活动区。海南岛地震活动有三个较显著的特征:集中分布于南北二个狭窄区域、具南北迁移现象和存在一定的活动周期和平静期。其特征的形成与海南隆起受东亚大陆向南推压和南海扩张向北推压所引起的地壳不均衡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73.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H)、地质资料(G)和古地震资料(P),笔采用了时间可预报(T)和准周期(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4.
检验了这样一个假设:局部地震复发时间极小值T_L和等效的局部概率极大值P_L可用来测绘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的凹凸体。在这两个地区,国家地球科学与灾害预防研究所(NIED)的地震目录在M=1.5(M1.5)级以上是完整的。以网格间距为0.01°的各节点20km内的地震计算α值和b值,以此为基础绘出M7目标地震的T_L(P_L)图。只选用了上部33km深度内的地震。在若干地区,随着深度的增加b值显著上升。因此,若整个地壳孕震区的数据混到一起的话,有些T_L(P_L))异常就不会被揭示出来。这样,我们对顶部15km和其余深度范围,以及整个地壳孕震区分别测绘了T_L(P_L)。所得的T_L和P_L图表明,整个区域约有12%呈现出异常短的复发时间。在1890年以来发生的6个M≥6.5的目标浅震中,5个位于T_L<450年的异常区内。我们将此解释为具有异常短T_L的地区勾划出了凹凸体,未来这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有可能发生目标地震。该结果系由偶然性造成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1923年关东特大地震的破裂似乎发端于我们在研究区内所绘出的最为显著的凹凸体之中。一个异常位于未来可能的东海地震破裂区的东北部,另一异常位于其西南角上。计算出的T_L绝对值是不确定的,因为它们取决于计算所用区域的大小。  相似文献   
75.
李强  徐桂明 《山西地震》2002,(4):22-23,27
威布尔分布是一种常用的分布函数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中。用威布尔分布的理论建立了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时间间隔威布尔分布的模型。对未来几年江苏省 5 .0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概率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6.
川滇地区若干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川滇地区7条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结果表明,这7条断裂带的强地震复发表现出趋于随机的、随机的、以及丛集的行为,复发过程不具有良好的准周期性,也不存在强度-时间或者时间-强度的相依性。组成断裂带的强震破裂段落的数量越多,复发过程就越复杂。相对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其中,活跃期内地震复发间隔分布的离散性较大,可用Weibull分布近似描述;而平静期的持续时间分布的离散性较小,可用正态等分布近似描述。不同相对活跃期的持续时间及强震的数量差别很大,导致相对活跃期并非准周期重视。因此,基于断裂带整体强震复发间隔分布的中长期危险性概率评估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7.
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裂是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 现在正在活动, 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会发生活动的各类断裂。活动断裂控制着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同类型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来看,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强震的发震条件,划分潜在的震源区或地震危险区,评估发震构造和发震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对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认识,结合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活动断裂的研究,总结了活动断裂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对大地震复发周期估算的认识。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库塞湖段类似2001年Ms 8.1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50~350年,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类似Ms 7.4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70~500年,而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5月12日Ms 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这些结果可能暗示着走滑断裂大地震的复发周期远短于逆冲断裂大地震的长复发周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8.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9090±2348aB.P.,27780±2360aB.P.,24100±1451aB.P.,19850±1690aB.P.,12670±714aB.P.,8980±544aB.P.,6380±388aB.P.,4425±265aB.P.和3030±18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1310±2880a,3680±2211a,4250±1879a,7180±1392a,3690±897a,2600±668a,1955±470a,1395±321a和3030±182a。结果表明,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中7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这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既可以独立破裂形成中强地震,也可以同时发生破裂形成强震。东昆仑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历史对于认识该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东昆仑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与发震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之一。利用哈佛CMT资料、MapSis软件提供的资料和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等最新资料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G-R关系.采用历史地震和平均滑动速率两种方法计算东昆仑断裂的地震矩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地震复发周期和发震概率.并对东昆仑断裂带各段未来3年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0.
南加利福尼亚圣哈辛托(SJ)-埃尔西诺(E)断层带上的局部最小复发时间 T_L(M)与历史主震的位置相关。我们把由局部频次-震级分布(在 SJ 和 E 断层带上距每点分别6和10km 以内的地震)中的 b 值和 a 值计算出的 T_L(M)定义为复发时间。我们提出用异常低的 T_L(M)值来勾画凹凸体。6次历史主震(1899~1968)中,有5次破裂了由我们完全利用现代地震目录(M≥1.2,1981.0~1998.8)的方法勾画出的4个凹凸体的实体部分。我们估算出随机发生这种相关的概率约为10~(-2)~10~(-3),这依赖于估算的方法而有所不同.看来 T_L(M)的最小值对 b 值的最小值比对 a 值的最大值依赖性更大。因此,低 b 值的位置也可用于说明凹凸体的可能位置及主震最可能发生的地点。安扎空区为圣哈辛托断层上具有低 a 值的一段,用我们的方法勾画为一个凹凸体。b 值的不均匀性在整个研究区域都很强。在10km 的距离上,b 值的范围为0.5~1.8。b 值近似为常数的体积半径 r=8±6km。我们的结果认为,在半径为几千米的体积内对 b 值及局部复发时间的详细勾图揭示出了迄今为止用传统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未能获得的有关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