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80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412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黑龙江省2002年夏季低温冷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2.
应用500 hPa环流特征量及本站42年历史资料,分析了驻马店汛期旱涝成因,并建立了洪涝和干旱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3.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及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银  谢志清 《四川气象》2002,22(4):8-13
根据西南地区夏季及夏季各月1951-1999年逐年的降水资料和同期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旱涝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3-4年的年际周期和10-16年的年代际周期。西南夏季降水量及西南夏季的旱涝分布与南亚高压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由此认为,南亚高压是影响西南夏季降水的一个较为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5.
北疆夏季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充足的水汽、足够大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层结果冰雹天气出现的必备条件,而降雹的强弱则与对流云图的发展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36.
桂林市一次夏季持续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资料和V-39图,对2002年夏季桂林市一次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维持及结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7.
本根据诺木洪气象站1980-2000年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年降水量,日照时数、气温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归纳划分出诺木洪地区的物候季节;春季(初春、仲夏)、夏季、秋季(初秋、仲秋),冬季(初冬、隆冬、晚冬),然后根据物候出现期和界限温度的密切关系,为农林生产部门如何利用物候季节、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8.
湖泊在夏季由于藻类生长而消耗大量硝酸盐,水体硝酸盐含量一般要低于春季。而红枫湖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却高于春季(比平均含量高0.83mg/L),说明尚有其他重要的硝酸盐来源。据估算,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升高0.83mg/L约需要1.66×105kg硝酸盐,另外有约10.1×105kg硝酸盐随下泻水输出南湖,再加上夏季藻类生长(生产的chla量约为640kg)所消耗的硝酸盐3.52×105kg,共消耗硝酸盐15.28×105kg。扣除河流输入的4.42×105kg硝酸盐,南湖尚存在约10.86×105kg硝酸盐的亏空。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硝酸盐及叶绿素a(chla)含量、溶解氧(DO)等的变化,认为这部分硝酸盐来自湖泊中下部(斜温层)有机质的大量矿化(硝化),是水动力驱动高DO的上部水体下沉从而引起下部有机质(硝化)的结果。南湖这种强水动力湖泊整个夏季分层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斜温层有机质矿化(硝化)释放硝酸盐和变温层藻类生长同化硝酸盐为有机质同时发生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39.
京津冀区域春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最大熵谱、小波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近50年春夏季降水的地域特征与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区域的降水场分别存在以下主要降水异常分布型:夏季包括燕山迎风坡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中平原型、冀东平原型、沿海平原型、冀北山地型、冀南平原型;春季包括平原中南部型、燕山南麓型、滨海平原型、京西山麓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东北高原型、冀西北高原型(坝上)。同时,通过最大熵谱、小波分析,进一步分析各降水型的主要变化特征及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40.
贵阳地区夏季雨水硫和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对贵阳地区小雨和暴雨硫和氮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小雨中硫酸盐δ34S值和硝酸盐δ15N值分别为-7.96‰~+0.73‰(平均-4.90‰)和-3.77‰~+8.49‰(平均+2.00‰),暴雨中则分别为-2.07‰~+18.32‰(平均+4.59‰)和-2.91‰~+10.10‰(平均+4.10‰),表明两种类型雨水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来源不同。小雨硫酸盐的负δ34S值与当地硫来源(煤炭燃烧和生物成因硫)有关,而暴雨硫酸盐的正δ34S值则为海源(太平洋)结果。小雨硝酸盐的δ15N值范围较宽(-3.77‰~+8.49‰),其来源不清,但该范围内较高δ15N值的样品(>+6.0‰)可能与干沉降和火力发电厂废气有关。暴雨硝酸盐的δ15N值仍然反映海源(太平洋)。小雨铵盐的δ15N值与铵盐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92)。小雨铵盐中低δ15N值的样品(-1.73‰~-22.01‰)与云水(-28.6‰)对15N较少的吸收有关。贵阳地区较高的铵盐含量(平均1.25mg/L)和较低的δ15N值(平均-12.18‰±6.68‰)表明,铵盐来源于农业肥料的大范围施用和土壤NH3的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