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7篇
  免费   1911篇
  国内免费   2853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405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1321篇
海洋学   4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91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利用德国降水预报输出的24和48h降水预报产品,对2005年1—12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下同)9个气象站分别进行了降水预报效果的检验分析,统计分析其在各月、各季、年的降水预报能力,得出其空报率较大,准确率和漏报率较低,但对巴州南部地区的大降水天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非地转湿Q矢量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q),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将其应用于一次梅雨锋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岳彩军改进的湿Q矢量(QM)、原非地转湿Q矢量(Q*)、非地转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500 hPa高度上的Q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位置对同时刻的降水强度及雨区位置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Q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边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55站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根据Thornthwaite公式计算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定义了-20和0的湿润指数等值线分别为季风边缘区的上、下边界线,然后分析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与39 a平均位置,发现中国东部季风边缘区上、下边界线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下边界的波动还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分析了季风边缘区3个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区)的降水变化,发现各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边界线的波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94.
IOD对ENSO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以及有IOD事件伴随发生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均有显著影响,当El Nino年有正IOD事件同时发生时,我国北方地区水汽增加,华北降水偏少现象得到抑制,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上升;当La Nina年有负IOD事件同时发生时,北方地区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95.
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对江淮夏季降水及其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场进行分析,并利用NCAR CCM3模式进行海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前期环流在亚洲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异常,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海温异常有关,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是江淮夏季降水偏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当前期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后期夏季从乌拉尔山到鄂霍次克海附近为高度正距平,亚洲中纬度为弱的负距平,这时亚洲中高纬度多阻塞高压活动,中纬度多低槽活动,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反之,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一线,都呈现出东西向的带状分布。分析还表明:这两支雨带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支雨带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而北支雨带表现为8 a的主周期,且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寡时段有明显的不同;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对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分析比较自治区各盟市所在地月降水和气温的实况以及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月动力延伸预测产品中的降水和气温,检验动力产品近一年来预测能力。并与业务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气温的预测能力高,明显高于业务预测能力,降水的预测能力与气温的预测能力相比较差,与业务预测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998.
分析5、6、7月逐日气压、气温实时观测资料的一级变量与6、7、8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寻找出4类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和12个预报指标;确定同时满足预报模型和预报指标的日期为预测未来30±2天将出现日雨量≥10mm的降水过程的起报点;由模型和指标集成结果的月合计值得出月总降水量的预报结论。在业务应用中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云与降水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中部地区各类降水云的出现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不同地区受不同降水云的影响各异.各种类型的降水均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且出现频率自西向东递增.  相似文献   
1000.
1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辽宁短期气候预测中的释用 阵风锋在适时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2002年-2005年T213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分析检验 MODIS监测雾的方法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