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0篇
  免费   4223篇
  国内免费   4732篇
测绘学   5513篇
大气科学   2780篇
地球物理   4852篇
地质学   10096篇
海洋学   2226篇
天文学   353篇
综合类   1942篇
自然地理   1603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1092篇
  2021年   1219篇
  2020年   934篇
  2019年   1353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020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1530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417篇
  2011年   1376篇
  2010年   1200篇
  2009年   1115篇
  2008年   1236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879篇
  2004年   768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665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499篇
  1996年   421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徐守余 《地质论评》1993,39(7):83-87
为了解奂徐集复杂断块地区含油范围预测问题,使用了地震多参数分 析法。多参数分析法是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及 速度等),并将各参数测定结果与地质因素相结合,引用判别函数以判定 其含油性,进而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利用地震多参数分析法,在徐集地区 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广东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认为赋存于变质岩学中的该矿床,其特征非单一成因所能解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成矿,井受到后期变质和热液的叠加、富化、改造,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多成矿方式和多大地构造阶段成矿是其多因复成成矿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运用 Apple Macitonsh 计算机对无应变的均匀离散点分布进行系列平面应变模拟,应变叠加模式分别采用具普遍意义的成岩压实+顺层缩短(LPS)+压溶作用和成岩压实+简单剪切+压溶作用。对各应变阶段的变形点分布进行相应的 Fry 法应变测量,并配合低变形砂岩样品的 Fry 法应变分析实例.证实 Fry 法应变测量方法为一非常有用的应变测量方法,其结果不仅能较好地揭示全岩总应变特征,而且能揭示出许多应变叠加的信息,Fry 法揭示的全岩有限应变椭球主面的方位也较为真实可靠。而 Fry 法运用于应变分布不均匀的劈理化岩石中时,能揭示不同变形域的应变特征,从而达到应变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通过对小概率事件历史样本作多层递推迭代,逐次改变引入样本数求取权函数,建立一种平稳统计模式。模式信息容量大,收敛快,克服了常规统计模式的局限性,在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模型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9.
云和辐射 (II):环流模式中的云和云辐射参数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高祥  汪宏七 《大气科学》1994,18(Z1):933-958
这一部分论述了在环流模式中应用的各种云参数化和云辐射参数化方案。云参数化分为云的诊断和预报二大类,云辐射参数化则包活云光学性质的参数化和云整体辐射性质(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和发射率)的参数化。  相似文献   
1000.
梅雨锋次天气尺度涡旋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收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汪钟兴  刘勇 《高原气象》1994,13(1):28-34
本文选取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梅雨锋上移动性次天气尺度涡旋引起的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为实例。采用准拉格朗日球坐标系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方程,计算得到次天气尺度涡旋发展和成熟两个阶段对流层各层旋转风动能和辐散风动能的收支特征为:在对流层高层(100-400hPa)两个阶段的旋转风动能源汇相同,辐散风动能源汇有异,即水平动能通量项和“摩擦”项符号相反;在中层(400-700h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