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27篇
地质学   1539篇
海洋学   116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953.
954.
新疆震旦纪痕迹化石的存在及其形态特征,反映那里最早的水平潜穴,在震旦纪冰期前即已存在,但痕迹细小,且相互交切,绝不分叉。之后始出现分叉现象,并向枝形潜穴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955.
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1/2)级地震,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对郯城强震前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指出那城强震前存在前震活动、气象异常、热异常、天象异常、动物异常等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956.
本文详细讨论了含Tsunyiella的地层时代和这些地层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根据鄂西下寒武统高肌虫建立了2个化石带,上带Qingquanella hubeiensis带,下带Tsunyiella带,下带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分别是T.xianrenqiaocnsis亚带和T.luna huangshandongensis亚带,下亚带可与筇竹寺阶上部相对比,上亚带与滇东Yunnanaspis-Yiliangella带相当;Q.hubeiensis带则与Dvepanuvoidos带相当。并认为鄂西岩家河组和新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相当于滇东筇竹寺阶下部无三叶虫带的时代。本文共描述了2个新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957.
孙志军  王应严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48-251,262
介绍了钻孔夯底灌注桩———上部为灌注桩、下部为夯扩桩与钻孔夯扩挤密灰渣土桩相结合形成的多元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其中利用钻孔夯底灌注桩主要提高承载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 ,利用钻孔夯扩挤密灰渣土桩主要挤密桩间土 ,降低回填土层压缩性。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最佳地基处理方案 ,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58.
大型国有设计企业,应对未来的发展,一般都制定了企业战略,这应该是一种宏观而长期的计划和步骤。本文并不涉及如何制定一个企业的战略,仅从本人的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来探讨几个发展方向的问题,并不见得全面,只是希望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59.
鄂东南地区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体是与斑岩铜钼矿床共生的岩体,但殷祖花岗闪长岩体是与金属成矿无关的岩体。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如高Al2O3、Sr含量与La/Yb、Sr/Y比值,富Na2O(Na2O/K2O>1.0),亏损Y与Yb,极弱负Eu异常-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等。但是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也存在 明显的差别:前者比后者更偏酸性,但具有较高的K2O,MgO,Cr,Ni和Sr含量,较低的Y和Yb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并主要显示出正铕异常,区别于后者的极弱负Eu异常-不明显Eu异常。这表明铜山口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可能比殷祖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更深:前者可能由拆沉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主要含石榴子石;而后者可能由增厚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可能为石榴子石±斜长石±角闪石。另外,热的地幔上涌,底辟(diapir)进入下地壳,导致含角闪石的榴辉岩发生熔融也可形成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在穿过地幔的过程中,将会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换反应:一方面由于受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岩浆的MgO,Cr和Ni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不断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并进入岩浆中,富含Cu-Mo等成矿物质的岩浆上升很容易形成斑岩铜钼矿  相似文献   
960.
以变形测量为手段,对污水处理厂大型水工构筑物竣工后,在运营期间进行跨年度,周期性的监 测。同时,还对其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对构筑物的荷载变化与沉降的关系进行试验。对获取的数据进 行多层次的统计与回归分析,以研究大型水工构筑物在运营期间的变形规律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